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崇祯:朕能召唤祖宗很合理吧

第258章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朱元璋扫了两人一眼。

   噗通!

   两人毫不犹豫的继续跪下。

   头深深埋在地上,紧紧贴着地板,冷汗浸湿了衣衫。

   入朝为官者都是听着太祖高皇帝的故事变成老狐狸的,洪武朝官员的痛苦,他们深切的体会到了。

   甚至心理层面上更为沉重。

   申时行作为年纪最小的阁臣,吓得两腿直打摆子。

   就连张四维也好不到哪去。

   强忍着没有尿失禁罢了。

   朱元璋面前摆着两本奏疏,他拿起来其中一本,开始翻看。

   两人顿时一阵悚然。

   那案上一份田册,一份普通奏疏。

   可千万不要翻到普通奏疏上啊!

   朱元璋出了名的护犊子。

   他们可承受不住!

   好在。

   比起普通奏疏,老朱显然对田地更为感兴趣。

   朱元璋皱眉道:“七百万顷?开荒这么多年,怎么还少了。”

   洪武年间是八百五十万顷。

   而且老朱的政令一直都是百姓开荒完,这块地就是百姓的了。

   立刻登记造册。

   谁要敢抢。

   老朱就会亲自跟他理论理论。

   十分的和善。

   朱由检补充道:“太祖爷,并非这些年少的,洪武年间的八百五十万顷良田,到了建文元年就直接腰斩,成了四百三十万顷。”

   “自然是官员瞒报土地,建文帝不管不问的原因,毕竟人口登记的黄册与田地登记的鱼鳞册,两册上的田地与人口越少,要交的赋税自然更少。”

   “建文元年便下旨大幅度减免江南地区的赋税,只不过方孝儒等人犹不满足,黄册、鱼鳞册自然是一把火就烧了重新记。”

   朱元璋眉目倒竖,怒哼一声:“朱允炆这个废物,咱下回去老四那里,还得打他一顿!”

   “其实这也正常。”

   朱由检摇头说道:“这两本册子在咱们大明,被烧的次数之多,要远胜于高爷被烧的次数。”

   “田册、鱼鳞册被烧,就意味着士绅地主们要开始土地兼并了,豪强占田开始了,豪强开始占田,依据土地征的税就交不上来,只有丁税,没有亩税。”

   “老百姓的人头丁税在交,亩税交不上来,百姓没有田地还要交税自然苦不堪言。”

   “而且黄册一旦丢失,税收上不来,不是中央朝廷缺钱,是地方财阀太有钱,地方财阀一旦有钱,必然跟军阀勾结,离乱就此开始。”

   钱没交给国家,士绅就变成财阀了,财阀为了保住钱,就会变成军阀或者勾结军阀。

   之后自然形成格局。

   譬如吴三桂,刘泽清等人便是军阀,身后是有财阀供养的。

   宋明两朝的军阀极少,士大夫的财阀集团也有办法。

   无他。

   勾结外族罢了。

   不要想着蒙古多强,女真多强,没有装备真的狗屁不是。

   全是士大夫一手培养起来的。

   朱由检继续说道:“宋朝岳武穆当年土改便是最直接有效解决税务问题的方法,直接将田地分给将士与流民,将秦桧为首的士大夫得罪的死死的。”

   “甚至金国那边的权贵阶级也害怕他土改分田地,导致岳武穆可谓是举世皆敌,方才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

   “莫须有顾名思义,不需要罪名,处死你是全天下士大夫的共识,那你就必须要死。”

   “张居正虽然没有做到土改,但考成法在一定程度上,使惧于降罚的各级官员不敢懈怠,督责士绅户主们把当年税粮完纳。”

   “由于改变了拖欠税粮的状况,其中上下其手的时间被缩短,使国库日益充裕。据万历五年户部统计全国的钱粮数目,岁入达435万余两,比隆庆时每岁所入250万余两多了七成有余。”

   “而这田册上多的两百余万顷,则是张居正福建试点后,丈量土地的结果,名为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并出现了摊丁入亩的趋势。”

   “如若在全国推行,由此得罪的士大夫将不计其数。”

   所以刚吃几口蜂蜜的士绅们微微一笑,想让我们先甜后苦?

   鱼饵我们吃干净,钩就不必上了。

   所以张居正死了,无故暴毙。

   没有原因。

   没有定论的病逝,本身就是一种定论。

   跟皇帝一般,同样是被死亡的。

   甚至是得痔疮细菌感染而亡的离谱说法都出来了。

   张居正时年五十七岁,相比动辄七八十岁前朝遗老,仍属于壮年。

   朱元璋边听边翻看田册,长长叹息一口气:“这小子做的的确不错,只是行事太过强硬,须知刚过易折的道理,并非是压住皇帝就能完全依照自己的想法来。”

   “也罢,咱就助他一把。”

   “调肃清营来万历朝,暂听张居正调遣,让这个一条鞭法更加顺利的推行下去吧。”

   “哼,事后咱再定他大不敬的罪!”

   “还敢摄政,反了天了他!”

   老朱没好气的喝骂两声。

   下首。

   申时行与张四维都懵逼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