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小说 七爷的世界

第61章 茶舍飘香

七爷的世界 天下第七的老人 2107 2025-03-26 15:21

  就在,两人寒暄的时候,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一个年轻人的搀扶下,走到了台上的茶桌旁坐了下来。

   苏格见子慕不认识,便给他介绍道。

   “陈香白陈老,潮州工夫茶的大佬,对潮州工夫茶冲泡有很深的研究,韩信点兵二十一式的创造者。”

   苏格说这些,子慕一点儿感觉都没有,对于潮州工夫茶也只仅仅是知道而已,什么韩信点兵二十一式那就听都没有听过了。

   对于苏格的介绍,他也只能点点头,不置可否。

   陈老坐下以后,拿起了茶桌上的茶器给大家一边展示,一边说了起来。

   “连横先生在《茗谈》中写到,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

   这就是孟臣壶、若深杯、玉书碨、红泥炉。”

   子慕这才知道,放在桌上的那些茶器,竟然还有这样的讲究。

   陈老在桌前将自己的手伸到一个瓷盆里洗了一下,开始将桌上的泥炉点燃,将水注入陶壶,然后开始在炉火中加入木炭。

   焰火呈青蓝色无烟,还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榄仁香。

   水开以后,将水加入冲罐,然后用冲罐轻轻地浇洒在茶壶上、茶盅上,开水热壶,再温茶盅。

   打开茶叶桶盖,将茶叶倾倒在手掌大小的一张白纸上,观察干茶条索和颜色后,倒入茶壶。

   潮州工夫茶喝的是乌龙茶。

   乌龙茶的品种繁多,口感各异,主要分布在中国福建、广东和台湾等地区。包括铁观音、大红袍、凤凰丹丛、冻顶乌龙、金萱乌龙等。

   子慕知道一点儿,但是,具体说个一二三就不清楚了。

   接着就是洗茶、冲茶、刮沫、淋盖、烫杯、滚杯,这就有表演的性质了。

   开水沿壶边定点入水,不能直冲壶心,不可断续,高冲令沸水直入壶底去除涩滞。

   开水冲满勿溢,让白沫浮出壶面,提盖从壶口刮沫坠落,然后盖定。

   淋盖去沫追温,追热令香气冲盈壶中。

   烫杯“汤沸茶香”,滚杯令杯缘互碰发出铿锵金玉声音,犹如器乐鸣奏悦耳动听。

   然后低洒茶汤、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请品茗。

   这是韩信二十一式的高潮部分,茶汤要均匀公平,而且动作要快,多多益善。

   后面先闻茶香、和气细啜、三嗅杯底、瑞气和融,这就是考验饮茶者的文化底蕴了。

   林语堂说,饮茶完毕三嗅杯底,气味芳香,较嚼梅花更为清绝。

   其实,在子慕看来“工夫”的真味,在于有闲时,有闲心、闲情,用心专注地泡好一杯茶,是有钱人最好的装逼道具,也是破落户仅有的一丝尊严。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什么东西只要被赋予了文化的意义,那就是无价的,茶如此,人亦如此。

   子慕对眼前的这个陈大师就十分的敬仰,能将潮州工夫茶发展到这个程度不容易。

   不是说茶有多好,是通过茶这东西找到了潮州人地域的骄傲,种族的情怀,将潮州人团结到了一起。

   这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李先生,陈大师的韩信二十一式怎么样?”

   苏格这时候问子慕。

   “好,挺好的。”子慕由衷地说道。

   陈大师在表演完韩信二十一式后,便和大家进入到了互动环节。

   从茶器的品评,到茶叶的品鉴,到茶文化的流传,围绕着一个茶字,无所不谈,无所不津津乐道。

   子慕手里是有茶资源的。

   上次子慕知道爷爷有饮茶情节,在葫芦的指点下,移栽了几棵茶树到了空间之中,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座丛林。

   每年为爷爷他们他们提供着优质的茶源,这些都是爷爷在亲自操持着,子慕并没有上心。

   云南的普洱这几年在卖的也不错,还有苏州的六安瓜片都是中国的茶中的王者,这些都可以作为产业来发展。

   发展这些产业,在今天的子慕看来,不仅仅是盈利的问题,是文化的传播问题,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如果不是今天看了陈大师的传道,子慕是不会想到的。

   一时让他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到拉达克列城产生的一段情结了。

   那次离家的时间不短,子慕有点想家。

   在列城,看到那些来自中国的广告招牌,让他很有点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虽然那些店里没有任何中国人,也没有什么中国元素。

   历史上,第一个到过印度的中国人,应该是东晋的法显和尚。

   公元399年,他从长安出发,经过西域一路走到了印度。

   在这里学习佛法若干年,然后搭乘商船,经过斯里兰卡、印尼群岛回到中国。

   前后历时14年,还写了本回忆录,叫《佛国记》的游记。他比着名的唐僧(玄奘)要早二百多年。

   法显和尚在斯里兰卡一座寺院里拜佛,看到香客供奉的物品里,有一柄产自中国的丝绢团扇。

   因为,当时只有中国能制造丝绸。

   法显对扇思乡,潸然泪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