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季汉大司马

第377章 置二郡,建卫所

季汉大司马 周府 2012 2024-05-27 01:43

  建安二十一年,二月。武汉,汉昌王宫。

   “哈哈!”

   刘备的笑声响彻殿堂,引得侍从侧目。

   笑了几声,刘备说道:“孔明初次领兵出战,竟将沙摩柯逼到如此境地,无奈之下杀贼首,吞其部众以向孔明求降。”

   霍峻嘴角含笑,说道:“五溪蛮深处群山之间,沅水之中上游,五部蛮夷离散分居,欲获其民,需有蛮人带路,举兵而战。沙摩柯自号蛮王,得辰溪、蛮溪二部人心,恩威五溪。此人若不利用,岂不可惜?”

   南蛮北胡东戎西羌,在这四方蛮夷中,汉军欲征讨,实际上都存在不小困难,需要克服那些困难,才能征讨成功。

   如征讨北胡,胡人逐水草而居,草原广阔,汉军唯有寻找到胡人的踪迹,出塞征战才能大胜;亦或是讨伐南蛮,蛮人生活在破碎的河谷地带,逐一征讨各部太过麻烦,唯有聚集起来,正面作战,才容易取胜。

   诸葛亮打五溪蛮自然是不可能逐一征讨,利用沙摩柯的威望,聚集那些生活在破碎河谷间的蛮人,与大军正面交战,一举败之,降服上万甚至是数万蛮夷,方才是节约时间之事。

   刘备捋着稀少的胡须,说道:“今五溪蛮初服,孔明率军士驻扎,恩招诸夷君长,依夷风蛮俗,授图画,教耕作,置乡亭,复旧城。”

   “其上疏言,准其迁恶夷万户至武汉,编设入禁军,然孤却忧恶夷入武汉,恐会趁机作乱,败坏汉昌风纪。仲邈以为如何?”

   刘备的忧虑并非没有道理,他生活在涿郡边境,对于胡人南迁带来的弊端,看得非常清楚。今迁几万人的五溪蛮入武汉,若五溪蛮突然起兵反叛,将会危及武汉。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大王既为此而忧,何不如迁万户五溪蛮至江北邾县周围,既可增江北防御,又可提防五溪蛮反叛。”

   顿了顿,霍峻建议说道:“孔明既迁五溪蛮至中枢,有弱其兵力之念。今大王何不如往五溪蛮中,各迁千户百姓,择宜居河谷驻扎,号为卫所,入则农耕,出则作战。”

   “嗯?”

   刘备露出疑惑的神色,问道:“今当聚兵生养之时,怎能迁汉民入五溪河谷,此为何意乎?”

   见刘备不能理解,霍峻也不奇怪。往蛮夷之地设卫所,这种独特的兵制,当要追溯到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统一华夏时,面临了山陕多胡人,云贵南方多蛮夷的局面,为了巩固边疆,便在西北、云贵各设卫所制。如在西南边境,设立了九卫,帮助大明时代镇守云贵地区。

   卫所制在明中期虽彻底崩溃,但在卫所制并非无用。在那汉少蛮多的环境下,卫所可以充当开垦兵团的作用,汉民世世代代繁衍,帮助明清完成改土归流。

   今霍峻向刘备特意在广袤的武陵山区间,各遣千户耕作,不仅可以成为监控五溪蛮的眼睛,也能深入治理广袤的武陵山区。预料几百年后,武陵山区将会成为汉夷杂糅之地。

   霍峻整理了下思绪,说道:“大王,五溪蛮恃险而不顺,孔明虽得其民,亦恩抚其心,但大军撤走,恐诸夷复叛,此不可不备。若能于徙兵户于其中,择险要建寨垒。”

   “夷少而叛,则出兵击之;夷多而叛,则守寨待援。叛则战,顺则耕。自产自出,不予兵粮。如此布置,五溪蛮将难成大患,世代将为汉民……”

   得闻细节,刘备有了兴趣,问道:“如按仲邈所言,将如何布置?”

   “孔明欲分武陵之南、零陵之西北,新置邵武郡。今可欲邵武郡中分置五所,于河谷险要屯居。以千户为所,五千户为卫,设邵武卫,由邵武都尉分治军事,民事由邵武太守治理。”

   霍峻将自己的构思全盘托出,说道:“千户之所,由设屯兵校尉,兼理军政之事。所需置驿站、军寨、粮库等建筑,可以小县喻之。”

   此次伐五溪蛮,得民二十余万,编设乡亭,置新郡县,收获不少。

   蒋琬、朱桓降服酉溪、澧水二蛮,得蛮民四万余众,得民四千余户。作为武陵太守,蒋琬于酉溪、澧水复设充、溇中二县。

   诸葛亮率主力大军深入五溪,降服四蛮约有二十万人。迁万户至武汉,恢复义陵县,设溆浦、怀化、汉威、艮山等县道。

   主偏二军征讨五溪蛮,得获人口之盛,堪比一郡人口。

   诸葛亮见武陵郡管辖太大,已不利治理新降的五溪诸蛮,提议将溆浦、怀化、汉威、艮山、义陵、辰阳将六县划设为邵武郡。六县道有十四万人,户三万多户。

   当然邵武郡虽有三万多户,但郡民较为特殊,作为新归附的少民,赋税可交一半,仅相当于万余户的中小郡,且有两年的免税期。

   “徙五千户入邵武?”

   刘备犹豫几下,拍案说道:“五千户虽多,但却有利于邵武治理,可以迁之。待局势稳固之后,可改卫所为乡县,赋税将可上缴至中枢。封习珍为邵武太守,邵武卫所由孔明布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