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小说 带娃回村后成了大力士

第2147章 植物的面貌

  镇子很大,屋舍也很拥挤。

   马路看着像是新修的,旁边还有水泥味道都没散尽的广场。

   今天正好碰上赶集日。

   镇上人山人海,车辆难行。

   在市场路口的位置甚至还堵车了。

   可却一直没有人员出来疏通。

   蓝哲解释道:“我们这里就是这样的,政府里上班的大部分都是本地人。”

   “而且都是宗族较大的本地人。”

   “他们一般都是有好处的事情就干,没好处的事情就装作看不到。”

   “反正他们宗族大,人口多,其他人也不能把他们怎样。”

   “听说就连新来的镇长都被他们架空了,镇长根本就无人可用。”

   李青峰点头:“难怪你们村的杨家人这么猖狂。”

   “原来这是地方特色。”

   蓝哲沉默了。

   车子拥堵了约莫半个小时后,路边一家商铺的老板看不下去,就喊了隔壁店铺的老板一起出来疏通道路。

   又过了半个小时,车辆才总算缓缓行进起来。

   坝下镇这边的地势十分平坦,但山头也不少。

   只不过,他们这边的山头跟绿水村的山头不一样。

   绿水村的山头是一个接着一个。

   而这边的每一个山头都是独立的。

   像是竹笋一样,一根根从地里长出来,并不相连。

   蓝家村就在山头的包围圈中。

   车队穿过一圈圈的竹笋山,终于来到了蓝家村。

   蓝哲的神色瞬间紧张起来,目光定定望着车前方道:

   “师公,前面就是我们村了。”

   李青峰点点头,目光也看向车外。

   外头的山脉虽然以石头为主,但也长了不少植物。

   一眼望去,青翠葱茏,风光秀丽。

   随着车队驶过弯道后,一栋栋屋舍跃然呈现在视野中。

   颇有一种桃花源记的感觉。

   这里不仅屋舍俨然,稻田成块,而且还有宽敞的村道将村子跟外界连接起来。

   美中不足的是,村道两侧的土地十分稀薄。

   虽然这里的稻田比起绿水村的稻田更大,也更平坦,即便有处于山脚处略高于房舍的田块,但也不会很高。

   不像绿水村一带的水田,几乎是一块叠着一块的往山腰处爬。

   这里的山都是石头山,估计水流很少。

   想要灌溉水田就只能依靠河道的水源。

   因此,这里的水田基本上不会上山,都是在山脚处徘徊。

   偶尔几块上山的地块,也只是在山脚处略高的位置。

   这种地块一般应该不会用于种植水稻,因为灌溉困难。

   所以,别看这个蓝家村也是位于大山的环抱当中,可村子跟村子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

   绿水村的山都是泥土山,植物茂密,水流丰沛。

   每一座山都有很多条山涧小溪从山腰,甚至靠近山顶的位置往下流淌汇集。

   所以哪怕绿水村地势不平,可植物庄稼无一不长得碧绿葱茏。

   就算是如今绿水村的村民们放弃了农药跟化肥,也照样能将村中的庄稼打理得井井有条。

   再加上如今村中养殖种植互利互惠起来,庄稼不缺肥了,村民们心情好了,庄稼自然跟着好。

   可以这么说,放眼整个青山县,绝对没有哪个村子的庄稼能长得像绿水村那般好的。

   那种好不是指植物拔高多少,也不是指收成多高,而是一种面貌。

   植物的面貌。

   植物其实跟人一样,也讲究一个面貌。

   同样是长在泥土里的植物,在花盆中长大的,跟在地里长大的是不一样的。

   在阳光房里长大的,跟直接暴露在太阳底下的,也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环境跟生长条件,就能造就不同的植物面貌。

   如果说其他地方的植物庄稼就像是那些每天朝九晚五的牛马,那绿水村中的植物庄稼就像是绿水村中那些无拘无束的村民。

   虽然都是为了生活,但过程却各不相同。

   前者吃着快捷食品,过着快捷生活,几乎忘了时间为何物,也不知四季在怎样更迭。

   因为他们没有闲心去看云朵的幻化,也无法在静谧的黑夜里眺望星空的迁移。

   更不会在忙忙碌碌之时,用细致的目光去打量周围环境的改变。

   他们太忙。

   压力太大。

   只能像牛像马那样不知疲倦的劳作,劳作,劳作。

   他们无法享受这个过程。

   更多的是希望能缩短这个过程。

   如此一来才能尽早得到收获。

   他们不是生性着急,只是生活让他们不得不急。

   而居住在村里的山民们则恰好相反。

   他们总是害怕时间过得太快,总是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很多的事情。

   怎的时间倏忽间就消失了呢?

   他们总想着时间慢一点,再慢一点。

   因为他们知道,地里的庄稼种下去了,到了时间,它们自然会成熟,自然会有收获。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

   时间过得越慢,他们能做的事情就越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