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谋圣之后,我帮刘备拿天下

第391章 高顺赶到

  吕布闻声,恍然了一瞬,暗自苦笑:

   看来,真的是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他竟然在战场厮杀声中,听到了留守后方的伯平在喊他。

   这怎么可能?

   吕布紧咬牙关,使劲摇了摇头,竭力驱逐着脑中轻微的的晕眩感。

   而后,他略微颤抖的手臂再度扬起,再度挥出方天画戟。

   吕布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但深陷敌阵的他却没有看到,他东侧不远处,好不容易杀过来的高顺,正被陈宫和戏志才联手,逼往更远的地方。

   站在地势较高的山石上,戏志才能看清楚大半个战场。

   受了伤,又高强度作战多时的吕布,被众人围困,战力大打折扣。

   原本以迅猛刚霸而闻名的方天画戟,此时挥出的每一招,每一式,都带了些死板与迟钝。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

   原先吕布的方天画戟,对面无一人敢正面接招。

   可如今,夏侯渊等人都能频频正面相抗而不落下风。

   眼见局势尽在掌握,再过一会儿,吕布就要被耗死了。

   但没想到,高顺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时候来!

   看着如利刃般深入兵阵,正跟陈宫等人纠缠高顺大军,饶是素来随性的戏志才,也忍不住拧眉感慨:

   “这吕布怎么就这么难杀?!”

   话是这么说,但他也不能眼睁睁看着高顺冲进去把吕布救走。

   要知道。

   此次为了彻底解决吕布,曹操几乎把所有战力都拉出来了。

   若是这样都杀不死吕布,那以后,吕布就会慢慢变成他们心中不可逾越的高山。

   如此一来,军心就该不稳了!

   思及此,戏志才不敢大意,立刻开始调兵。

   他先是指挥士卒,将吕布和高顺大军隔开。

   而后再将张辽、吕布两人,与他们麾下的数百士卒隔开。

   如此,战场便分成了三部分:

   吕布麾下数百残兵,吕布、张辽两人,以及高顺及麾下三千余骑兵。

   对应的:

   第一部分战场,戏志才亲自坐镇指挥,快速蚕食着结成圆阵对抗的吕布残军。

   没有悍将领兵,又疲劳作战,还士气大跌。

   这些残兵结成的圆阵,肉眼可见的快速缩小。

   而第二战场,则是交给了陈宫指挥,袁涣为辅,钟繇领兵作战;

   但钟繇并非高顺对手。

   加上高顺救人心切,用的也是不要命的打法。

   因此,高顺用自己腹部一轻伤,换了钟繇重伤出局。

   而后趁着陈宫没反应过来,指挥大军结成五虎群羊阵,他亲自带头,往吕布所在的方向冲锋。

   五虎群羊阵排列的队形有点像胜利的V字,最厉害的特点就是它可以直攻敌军中心。

   陈宫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奇怪的阵型。

   就在他苦想破阵之法的时候,站在v形阵最尖端的高顺,就已经率军往前蹿了一大截了!

   陈宫见状,也没心思考虑破阵了。

   他急忙指挥大军围杀高顺,又急匆匆调将领过来支援。

   但这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因为夏侯惇、夏侯渊、徐晃、徐荣、于禁都在第三战场对付吕布。

   即便是受伤的乐进,都在旁策应。

   而剩下的四名将领中,曹仁、钟繇都受了重伤。

   而在曹营名声不显的赵俨、吕虔,则是在战场最西边、

   一时半会儿,他们根本过不来战场东边。

   这种情况,即便戏志才也在帮忙调兵,依旧收效甚微:

   想在千军万马之中,指挥一支大军快速穿越战场,岂是容易的事情?

   而没有大将拦着高顺,陈宫又智迟,暂时想不出破阵之法。

   这就给了高顺机会,让他不断靠近吕布。

   与此同时。

   夏侯惇等人正将吕布和张辽围在最中间,继续车轮战。

   在这种作战方式下,张辽和吕布身上又多了几道致命伤。

   “该死的!”

   张辽被夏侯渊击退,只觉得手臂虚软无力,提枪都有些难。

   更不妙的是,一股冷意从他背后的伤口缓缓散出,逐渐入侵了他全身。

   吕布也好不到哪里去。

   但相比于受伤,吕布更多的是愤怒。

   在他眼中,今日的情况就好比是雄霸山林的猛虎,打盹的功夫,就被一群不知死活的猴子缠在身上,随意撕扯。

   而猛虎失了先机,又是孤身一个,无力反抗。

   所以只能不甘的咆哮着,等待死亡。

   “啊!!!本王要跟你们同归于尽!”被激怒的吕布,嘶声大吼。

   随后,他不顾周身各个方向砍来的兵刃,双目血红,死死盯着指挥这些武将作战的夏侯惇。

   死亡阴影悬在头顶,极度愤怒的吕布,仿佛潜力被全部激发了一般。

   他手随心动,方天画戟以泰山压顶之势,对着夏侯惇的脑袋狠狠砸下!

   “元让!小心!”

   夏侯渊一边高声提醒,一边挥着兵刃,企图将吕布的方天画戟打歪,救下夏侯惇。

   夏侯惇也及时反应过来,横起兵刃挡在头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