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我用游戏改变了时间线

第二百三十七章 见证人类里程碑:上帝粒子(造物实验)

  但在此之前。

   苏文一直都将其作为游戏货币使用。

   直到现在.

   他才真正明白,世界影响力的珍贵。

   下一秒。

   画面之中。

   那一袭黑衣无比英俊的来茵先生身后出现了一位美丽海妖少女。

   她将头轻轻靠在守夜人身上,以轻拥的动作抱住了他。

   刹那。

   一道无色的环形屏障包裹了两人。

   抵消了自天空坠落的无边巨浪。

   那是,亚特兰蒂斯遗民特有的超凡特性:【水流共生】

   与此同时。

   整个亚太经合组织科考团成员都体会到了与他一致的保护。

   一个又一个透明的环形屏障隔绝了深海无边的水压,保护了他们。

   只是。

   其他人可就没有苏文经历的那种温柔待遇了。

   因为潮涌教派实验的惨痛过往。

   那些刚刚被营救出来的亚特兰蒂斯遗民对第五纪元的人类多了一丝警惕和害怕。

   接着。

   来茵那潇洒且冷静的身影便从整个美联社的视频直播中消失不见。

   很多人都在弹幕之中猜测这位伟大的守夜人究竟去做了什么。

   但他们大概没有任何一个人想到。

   在离开了镜头之后。

   这位世界的传奇来茵先生,竟然选择了用各国美食报答那位单纯呆萌的海妖姑娘。

   在亚特兰蒂斯遗民的保护下。

   所有科考团成员回到了安放超空间中继器的位置。

   也正是此刻。

   整个科研团队才有机会将刚刚收集到的分析数据全部传回放置在滨海城区四十三号灯塔之下的超算储存中心。

   没错。

   因为四十三号避难因为【模块化组装】设计的太过优秀。

   它被当做了近海研究的数据存储及中转站。

   在完成了数据传输之后。

   江修远穿戴好了潜水装备跟其他人平静地说道:

   “各位,如果来茵真的借助过量灵能进入了核心。

   我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你们回去吧。

   目前深海遗迹已经出现了与之前截然不同且完全不可预料的变故。

   所以。

   接下来,我会独自继续完成科考计划。”

   听到他这么说。

   一位来自俄联邦身材高大的深海科学家来到了他的身边。

   作为常年与黑熊老虎为伴的斯拉夫人,他并没有那么畏惧死亡:

   “江博士。

   我也跟你一起去。”

   接着。

   一位、又一位科学家站了出来。

   他们很清楚地明白,如果不是来茵出手援救,在场大概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活下来。

   但现在。

   为了科学研究。

   这群科学家忠诚地履行了自己在下潜时立下的誓言。

   无一人选择返航。甚至,就连那个美联社实况直播的记者,也选择了继续前进。

   此刻。

   看着荧幕内的众人。

   弹幕刷起了一片【向伟大的科研学者敬礼】

   也就在此刻。

   美联社的直播画面忽然出现了切屏。

   接着。

   屏幕逐渐分割,同时出现了十几个环太平洋记录点。

   而在这些环太平洋记录点的直播通讯线路之中,太平洋海域的异常灵能波动正以‘深海遗迹’为核心点位呈环形扩散开来。

   美联社本台记者及时接入了通讯线路,并连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利昂·来德曼。

   在诺奖大老利昂·来德曼的解释里。

   这场以深海遗迹为圆心制造的大规模超凡变革。

   也最终拥有了一个足以被刻在人类里程碑中的名字:

   【环太平洋海域:

   正负能级对撞,(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超广域造物实验】

   看着屏幕中突如其来的震撼解释。

   弹幕都晕了。

   【天哪,学渣表示真的听不懂了】

   【我是理论物理学专业的,但以整个海域作为对撞环形场域,整个科研史观之中大概也前所未见】

   【换句话说,我们在见证历史。

   一个。

   比探索深海遗迹更为震撼的文明篇章。】

   【谁来告诉我,我们所处的现实原来这么魔幻吗?】

   【楼上的。

   很抱歉,这才是真正的科学】

   【从今往后,我决定信仰科学神教了】

   看着电视机前的这一幕。

   就连一贯平静的冰山少女都出现了一丝诧异:

   “希格斯玻色子极不稳定,生成后会立刻衰变。

   并且希格斯场会告诉引发自发对称性破缺,并将质量予规范传播子和费米子。

   所以,在量子物理学中。

   那本该是不可被观测的现象。

   可为什么。

   整个环太平洋地区会出现如此繁复的生态衍生反应。”

   听到她的疑问。

   亲身经历了一切的苏文缓缓说道:

   “生命分子手性起源理论(chiral in of life molecules)

   这是唯一的解释。

   西元2006年6月1日出版的《nature》7093期第621页明确讨论了(自发对称性破缺对生命分子论的推动效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