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小说 1976步步生莲

第1363章 大好事

1976步步生莲 方寸山下 2083 2025-07-27 00:55

  “喂~您是不是在我家装监控了?我这才刚进家门。”

   “……”

   “谁呀?乱讲呢。我一直提倡同学们敢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解决问题。但前提是,必须以科学的角度对待问题。

   大学生,成年人啦,不是小孩儿!哪有成天哄着的道理。他们必须要主动去学习。

   尤其是京城的学生们,他们有充足的渠道获取一切需要的知识。

   有这种便利条件,还全凭臆测和好恶的看待问题,只能说要么蠢要么坏。我的想法是,剔除掉那些坏的,教会蠢的学聪明。这总不能有错吧?”

   “……”

   “怎么是常有理呢,这是严谨的治学态度。跟我没关系的事,多看一眼算我吃饱了撑的。

   但是,既然学生们喊我一声老师,我就要尽到做老师的义务。

   哪个有意见您跟我说说,正好我最近下午都有空,找他们好好掰扯掰扯。

   放心,绝对心平气和,摆事实讲道理。您是知道的,我这人最讲道理了。”

   “……”

   “一贯制学校呀……别提啦,闹腾死个人。我算知道您和其他老几位研究点事儿,怎么那么磨叽啦。

   我的天……我不是搞一家理科学校嘛,戏剧学院和话剧院没子弟学校,说用他们的地可以,但要加个艺术类特长。

   我一琢磨,也行……理科好的基本都是傻小子,在和尚庙里一待就是十二年挺可怜的。

   再说了,我们是培养理科人才,不是培养一心只知道做学问的工具人,接受点艺术的熏陶也挺好。

   但学校招生范围大了,面积就大了。戏剧学院的学生宿舍不能离学校太远,话剧院一心想修个大戏院,地方不够呀。

   我的意思是,家属区在外城找片地方。嘿~人家不干。

   说什么工厂都在外城,在厂子周围起家属区工人们没意见。戏剧学院和话剧院都在内城,外城盖家属区太远,上下班不方便。

   奶奶个六饼的,工厂在外城,工人们在内城住多少年啦,成天上下班的都没嫌远。他们多点啥呀?还身娇肉贵……好好好,不骂人。唉~气死我啦~”

   “……”

   “…我可不掺和,不掺和,随便一个院里都好几个单位的人,牵扯到的麻烦事多啦,没工夫听他们打嘴官司。”

   “……”

   “呃~~那…周一下午吧。咱先说好,我就听听,不掺和……您看看,我说啥来着!就不能瞎出主意,出完主意就沾包。诶~~~”

   一通电话打完,曲卓放回话筒在单人沙发上坐下,收敛起烦躁的情绪,主动问起:“说是让长岭召集一批青壮,准备的怎么样啦?”

   “……”曲振江下意识看向张井岗。

   “哦哦,是…是这样的。”张井岗匆忙间组织了下语言:“我们这趟过来,就是想问问人员上,具体有哪些要求。省的把人组织起来了,去那边再干不来活儿。”

   “没那么多说法。身体健康,没有不良嗜好就行。有一定的建筑经验优先。”曲卓脸上正经,心里暗笑。

   看来在老黎同志和三号计划外提供的“助攻”下,无暇叠加了“震慑”效果。

   “内个……”曲振江想到路上张井岗的交代,委婉的开口:“既然最好有建筑经验,地区就有建筑队,直接拉过去呗。”

   “两码事。”曲卓摆手:“地区建筑队是公家的,以后要承接公家的工程。从百姓里选人过去,主要是学习如何在沿海地区施工。

   等学成了,可以组建一支有专项技能的,私企性质的建筑队。企业可以注册在长岭,是能够提供税收的。”

   “哦哦,这样呀。”曲振江把不准好与不好,看了眼张井岗,又说:“不能耽误粮食生产,长岭能抽出的人手有限。如果地区各县抽人手,就宽裕多了。”

   “不着急,人过去能不能适应那边的气候,能不能学会先进的施工工艺都还两说呢。大屿山岛的建筑周期很长,要持续很多年。

   先从长岭选一批人去学着,看看效果。如果能成,在条件合适的时候,可以考虑扩大招工范围。”

   “这样呀……”曲振江点点头。

   他没听懂,但张井岗听懂了。

   对“条件合适”四个字的理解十分的透彻,似乎无意的看了眼身边的曲振江,岔开话题:“咱的人过去干活儿,工钱方面……?”

   “港岛那边普通工人现在的月收入,大概一千五到一千七左右。建筑工人属于体力劳动,工资要高一些,大概有两千块。”

   “吼呦~”曲振江吓得瞪大了眼睛。

   农村壮劳力一天十个工分,一个月下来才三十块钱。港岛最次一个月挣一千五,这差距……也太离谱啦。

   “不能只看收入。”曲卓解释:“在港岛虽然挣得多,但花销也大呀。那边吃穿住行,都比内陆贵好多倍呢。”

   “哦哦哦,对对对。”曲振江恍然的点点头。

   张井岗的表情不像曲振江那么夸张,但心里也是一哆嗦。脑袋里飞速算了一笔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