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4章 敢不听话,就教它做人
曲卓说了一大堆,在眼下这年头听着多少还沾点高屋建瓴的意思。
但归根结底,无外乎后世大多数发展起来的国家都用烂了的招数。
兜一大圈,就奔着升斗小民兜里的那俩子儿?
不一样!
年代不一样!
眼下是什么年代?
工厂包办一切的年代!
看病、住房、子女教育,都是厂子负责。
而且,现在的国营厂还没受到私企的冲击,多少都有点余钱。
高档还是低档抛开不谈,厂子出钱盖房分给职工住。
再往后一些年是什么?
集资建房!
再再往后呢?
是花钱买商品房。
而且是刚需,不买不行的那种……
确实,也惦记着升斗小民兜里的那点钱。指望他们换了新房添置东西,让更多的工厂有订单。
但现在的钱还值钱呀!
现在一百块是什么购买力?
等八十年代中后期,兜里揣着一百块去百货商店转一圈试试……
“别说。”大老板皱着眉头思量了一阵,点点头:“能争取些缓冲时间,也是好的。”
“是呀,人不能闲下来,闲下来就要生事。”梅宣宁老子点头附和。
“……”三号一直在思考权衡,没出声。
“得~我就一胡乱合计。有活儿了,挣钱了,能不能买到粮是问题。消费端需求旺盛,供应端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也是问题。
全上楼了,要不要集中供暖?
集中供暖节省能源,减少污染,但住户烧水做饭,燃气需求量上去了。电视、收音机、风扇多了,电里保障还是问题呢。
反正……如果动工,马路一定要往宽里修。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路隔离带要做好规划。临街建商业楼房,不能紧挨着马路,要留出充裕的停车区。
有条件要挖地下停车场。现在当人防工事使,以后车多了能解决大问题。
毕竟是首都,现在考虑不到,三十年后乃至更久,行车、停车必然是大问题。那时候城市格局已然形成,再想解决就难了。
对了,还有灰、黄水,污水处理厂,中水管网的搭建……算了,您诸位合计吧……”
曲卓絮絮叨叨的一番话说完,起身:“没啥事儿的话,回啦哈~”
“别走,我还有事跟你说呢。”老太太把曲卓叫住。
“唉~”三号叹了口气,看看左右,笑着说:“本想着今天能轻省半天……”
“……”老几位纷纷流露出无奈的笑意。
“走吧,咱先合计合计……”
大老板起身,带头往外走时停住脚步,嘱咐曲卓:“只准上半天班。工作是做不完的,好好休息,先把身体养好。”
“诶~”曲卓乐呵呵的应声。
“再有什么想法就讲出来,说的好。”梅宣宁老子拍了拍曲卓的肩膀。
“得空把你那小初高一贯制学校的想法写出来,交给邹部长。”三号临走留下一句……
等老几位的背影都消失了,曲卓往椅子上瘫,有气无力的念叨:“哎吗,这趟可累死我了。在外面还不觉得,一进家门乏的就想睡觉。”
“劳心劳力的跟那么多人周旋,能不累嘛。”老太太一脸心疼:“上医院好好查查吧,别落下病根。”
“我小姑逼着我又是抽血又是拍片子的好一顿查。张、赵两位老先生到港岛后又诊了脉。还是那套嗑儿,先天不足,多养养就没事儿啦。”
老太太点点头,港岛的大医院比内陆医院先进多了。臭小子的姑姑肯定领着去最好的医院做检查。
张、赵两位老中医的事她已经知道了,都是有真本事的,说先天不足,想来是不会有错的。
“诶?老于阿姨呢?”曲卓左右看了看,进门到现在一直没看到于芳。
“成年到头也没个休息,从港岛回来后我给她放了半个月假,去看看老大和老二。”老太太示意工作人员倒水。
“于姨真不容易,一家五口在五个地方。”曲卓感慨。
“都是为了工作。”老太太嘴上说嘴上的,语气里满是心疼。
叹了口气,问:“你这趟成船成船的往回弄东西,花了多少钱?”
“没多少。”曲卓不在意的摆手。
东西扎扎实实的在那摆着,自然会有人估价,犯不着表功。
“到底花了多少?”老太太追问。
“真没多少。”曲卓耍赖:“都说了,但凡前线需要的,我就算砸锅卖铁……反正都是捐的。”
“你个臭小子,那么犟呢!”老太太气的点了点臭小子:“今年曲家和顺生的分成,都花了也不够吧?”
千金散尽还复来,挣钱还不简单。”曲卓笑呵呵的完全不当个事儿。
“你还欠着你姑和你叔不老少钱呢。”老太太又点了臭小子一下。
“那点钱算啥啦。我建议他们把屯的楼卖了购入黄金,赚了一大笔呢。港岛的宇辉电器带着他们,还有弯省的磐石,将来都是赚大钱的厂子……”
“那也不好,要是你自己花了还行。都给家里买东西了,人家心里怎么想?”老太太直叹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