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道友!那贼子她又写新书了

第298章 伪高手还是真豪杰

  第一日,祝无邀只接了十人的战帖。

   但出乎徐三儿意料的是——祝无邀居然每次都施展出了那一剑。

   自家人知晓自家事。

   按理说,这被动一剑的稳定性,应该不强才对,尤其这并非生死搏斗的场合。

   徐三儿甚至已经想好了,如果祝无邀没能成功斩出这一剑,该如何应对。

   谁知,完全没有应急方案登场的机会。

   下了对战台后,徐三儿与华影停两人赶紧迎了上来。

   祝无邀感受到一阵温和的木灵力拂过身体,似乎在查看她有没有受伤,听着耳边徐三儿的关切声音,她笑了笑,对两人说道:

   “放心,没事儿。”

   她确实没有大碍。

   只是精神上有些疲惫。

   如徐三儿所料,被动一剑确实不是随便能斩出来的。

   虽然知道有应急方案,来处理她出剑失败的烂摊子,但祝无邀不想被人发现无锋剑状态不稳这个破绽。

   因此,她用了一些方法,强行催动了这一剑。

   “祝姐姐,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祝无邀没有回答,这一剑是她由戚剑仙「众生相」剑意所悟,她的修为积累、人生阅历,都不足以支撑她完全参透本该有的众生相剑意。

   因此,这被动一剑,看似手起剑落极为利索,实则剑走偏锋。

   并不是戚所违那样的煌煌剑意。

   她也没把握,彻底将这一剑的关窍藏好。

   若是被旁人见多了,说不定就会被揣度出来几分,因此,这百发百中的「小窍门」,当然得藏好。

   镇守对战台的乌长老,便是其中一位。

   待守过了三天对战台后,他终于看明白了这一剑是如何斩出的。

   长老院中。

   乌长老正持剑而立,周围是无数的机关傀儡,他刚刚经历了一轮箭矢的洗礼。

   “奇了个怪了,此剑发于未发之前,纳一缕剑意藏于心中,瞬息之间勘破身周杀机的破绽,牵一发而破全局为解。

   “也就是说,只有当杀意临身时,才能使心中意动。

   “完全没错啊!

   “怎么别人能斩得,我却斩不得?!”

   他心中思忖,莫不是临近身周的杀机还不够强烈,不足以激发剑意勘敌?

   不对不对。

   若真是如此,那对战台上本就不是生死厮杀,只是切磋过招而已,祝无邀怎么就能斩出来?

   莫说这乌长老不敢真的拿足以致命的杀机、来验证自己的思路。

   就说祝无邀在对站台上——

   退一万步说,就算真被打到了身上,那也根本不是足以致命的袭击。

   怎么也不该每次都能斩出来。

   ————

   人言是柄双刃剑,当初窃运之事传出后,它可以让祝无邀名声扫地。

   可当一剑破杀局的传闻出现后,又有无数人为她塑其脊骨。无论是当日「落叶邀秋」的名号,还是今时威名,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且当日在授业堂前说出的那番话——

   分明是无惧无畏、心中极有底气的样子。

   至少现在,她风头无两。

   在众人口中,祝无邀便是遨游天地的一只海东青,桀骜不羁,善恶难为其定论,有其狠绝的一面,亦有自身风光无限。

   只要她煽动双翅时,能够盘桓于万重高山之巅,只要她与「平庸之辈」的差距足够大、令人难望其项背。

   那么,她的风光便能压住流言蜚语。

   她的卑鄙行径、不择手段,便会被众人赞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她的轻时傲世、不知天高地厚,便会被称为壮志豪情。

   继而,她不再是小人,而是狷者。

   这一切都建立于——她得足够强。

   祝无邀彻底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稍有不慎,便会登高跌重。

   徐三儿看出了这种苗头,他忧虑至极。

   这并不在三人的计划之中。

   因为他知道,祝无邀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强,即便是修假成真,也需要岁月磨砺。

   而现在。

   假的真不了。

   若是没有如此盛名,即便那一剑真得被破去,也无甚关系,大家都是摘星楼弟子,你若能破去这一剑,那便算你厉害。

   可经过有心之人的推波助澜。

   祝无邀的拥趸越来越多。

   这是捧杀。

   因为,沈寻不相信祝无邀这么强。

   更不相信一剑可破万局。

   不知何时起,在众人心中逐渐蔓延起了质疑。

   这一剑似乎有些不对劲。

   尤其沈寻的那句——

   「我不信她有这么强。」

   更是让众人对祝无邀的真正实力,产生了动摇。

   “似乎……她每次都是攻击临近身周时,才斩出那一剑?”

   “你懂什么!这叫做高手风范!临危不乱!“

   “不是,你没懂我的意思,祝无邀从未主动出过剑……”

   “你莫非在说……在对手未发出攻击之前,祝无邀根本无法斩出那一剑?”

   “没错!”

   一开始,这样的猜测令人嗤之以鼻,因为祝无邀看起来确实很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