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振南明

第四百六十七章 豪格多尔衮决裂

振南明 一袖乾坤 2170 2024-05-30 14:44

  清理完了内部隐患,郑芝龙终于能够毫无顾忌的指挥这支郑家军了。

   经过这么一闹,郑芝龙终于下定决心捅破那层窗户纸,和朝廷彻底决裂。

   既然要出兵,一应事宜都得准备妥当。

   郑芝龙决定兵分两路,一路从陆路进军,另一路从海路出发。

   陆路的大军取道汀州,攻打赣州。

   海路的水师则继续攻打浙江,只不过这一次不用再做任何掩饰。

   郑家的家底是十分雄厚的,受益于海贸带来的丰厚利润,他们养得起最精锐的军队。

   这支军队的精锐程度远远超过一般的官军,是郑芝龙的王牌。

   遍观天下,怕是也只有神策军和八旗军能够与之相比。

   郑芝龙十分确信他的出手能够彻底改变战场局势。

   .....

   .....

   除了江西的袁继咸,另一支明军也在往赣州靠近。

   那就是黄德功。

   湖广诸军中、李过、高一功不能轻动,金声桓、马进忠负责制衡其部也不可轻动。四川的文安之,山东的高杰、秦拱明就更不必说了。

   黄德功统率的军队负责镇守南直隶,算是当今为数不多可以调动的机动兵力了。

   总体来说,南直隶有周遭的布政司拱卫,不会遭到什么太大的劫难。

   若南直隶都直面危险,那怕是大明已经风雨飘摇,随时可能灭国了。

   朱慈烺调黄德功增援江西战场,体现出了他的自信。

   而自信来源于实力。

   大明已经不是一年前的大明了。

   山东大捷、四川大捷、湖广大捷,一场场的胜利令官兵们的自信心极大增加。如今不管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明军都要强于清军。

   朱慈烺是不相信清军有可能突破山东防线,直接威胁南京的。

   他之所以派出黄德功便是想要彻底解决郑芝龙这个隐患。

   明军迟迟不能北伐就是因为有郑芝龙这个隐患在。消除掉这个隐患,明军就能毫无顾忌的北上收复失地。

   而这一点黄德功自然很清楚。

   他接到天子密旨,要其犁庭扫『穴』,除恶务尽。

   从这道旨意来看,天子是对郑芝龙下了狠心了。

   在天子眼中大明只有属于朝廷的官军,而没有什么郑家军。

   .....

   .....

   十一月初九,黄德功部抵达赣州。

   此前他已经去信给袁继咸提前通气,是以袁继咸并没有感到惊讶。

   事实上能够有一支主力军队增援,袁继咸是感到很欣慰的。

   毕竟以一己之力对抗桂王、郑芝龙两股势力,多少还是有些压力。

   而黄德功来了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他和黄德功可以一人负责一边,排兵布阵起来就能游刃有余的多。

   在黄德功休息了一夜后,袁继咸和黄德功进行了第一次磋商。

   这次磋商并没有聊到很具体的东西,但至少对双方的责任进行了初步的分配。

   那就是袁继咸对抗桂王叛军,黄德功与郑芝龙叛军死磕。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当然是因为郑芝龙叛军的实力更胜一筹。

   而袁继咸统领的都是新军,作战经验有所欠缺。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让经验更为丰富的黄德功去啃这块难啃的骨头好。

   对于这个决定,黄德功欣然接受。

   事实上他现在急于打几场硬仗证明自己的实力。

   一直以来黄德功认为自己不比高杰差。

   可高杰的运气实在是好,天子把北伐的机会交给了他,高杰也不负圣望将河南、北直隶搅得天翻地覆。

   黄德功急于追赶上高杰的身位,但苦于没有好的机会只能去等。

   如今他终于等到了机会,怎会拒绝?

   抛开郑芝龙其人不谈,郑家军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福建也越来越像当年的辽镇,成为了朝廷和天子的心腹大患。

   之前郑芝龙一直有所掩饰,现在终于把狐狸尾巴『露』了出来,黄德功便要替天子彻底解除这个心结。

   既然双方对各自任务做了分配,工作的重心自然有所偏移。

   袁继咸负责西边战场,而黄德功则需要守好江西的东大门。

   双方各司其职,也算是完美。

   .....

   .....

   而此刻南京紫禁城中,朱慈烺得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情报,那就是豪格忍不住对多尔衮发难了。

   经过一番精心的部署,支持豪格的满清贵族在朝会上公然质疑指责多尔衮,认为清军接连吃了败仗,多尔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石激起千层浪,弹劾多尔衮的人不计其数。

   若只有一两人多尔衮还能应付,可这厢却是十好几人同时发难。

   这些都是满清贵族,多尔衮又不能将其全杀了,只能暂且忍下。

   但多尔衮岂是好欺负的,在经过片刻的忍耐后他立即指使范文程弹劾豪格谋反。

   不得不说历朝历代,谋反都是大杀器。

   只要扣上了这顶帽子,被弹劾之人就将处于绝对的下风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