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第一能臣

第269章 重要的战略意义

大明第一能臣 万里天和 2067 2024-05-30 14:43

  心中正感慨间,突然听见了一阵十分爽朗的声音。

   “我的好侄儿,竟然还真是你,圣上竟然如此信任你,叫你小小年纪就担任巡抚?”

   李洪听见声音,急忙回头望去,就见国字脸的中年壮汉一脸惊喜从朝着他走来。

   “李将军!”

   李洪先是恭敬施礼,反倒是李文忠确是一把将他拉过来,说道:“叫什么将军,你乃是我侄儿,你自当叫我叔叔!”

   李洪闻言顿时一脸无奈,他和李文忠绝对称不上是熟络,但是却也当真是见过几面。

   当然,是在李善长的引荐下。

   李文忠虽为武将,但是身份却很特殊,他乃是朱元章的外甥,也正是因此,李文忠其实是游离于武将集团之外的。

   如果说文官里有孤臣的话,那么李文忠的身份大概便是孤将。

   但同样,也因为李文忠乃是朱元章外甥的这个身份,也让李文忠虽然没有和淮西武将集团抱团,但那些武将也不太可能去主动针对李文忠。

   也正是因此,李文忠虽为武将,却并不想其余人那般,与李善长的关系势同水火。

   甚至于,二人之间的相处还十分融洽,交情倒也不算浅,朝着李洪叫一声‘侄儿’也丝毫不为过。

   这也是为何李文忠与李洪相见时,表现的这么热情,与汤和、孙赣之流一概不同的原因。

   李文忠虽为武将,却并不想其余人那般,与李善长的关系势同水火。

   甚至于,二人之间的相处还十分融洽,交情倒也不算浅,朝着李洪叫一声‘侄儿’也丝毫不为过。

   这也是为何李文忠与李洪相见时,表现的这么热情,与汤和、孙赣之流一概不同的原因。

   李文忠的祖上世代居住在泗州盱眙县,后来李文忠的父亲李贞搬家到濠州东乡,娶了娶朱元章的姐姐朱氏,生下了李文忠。

   自此,李家便和朱家成了亲戚,并且还是唯一算是比较富裕的亲戚,经常接济朱元章,所以朱元章对李贞一家格外亲厚。

   再之后,东乡闹灾,瘟疫加上旱灾和兵灾,可以说天灾人祸,全都赶上了,这其实也是元末时绝大多数百姓的写照。

   东乡百姓死的死,走的走,就连李文忠的母亲,朱元章的姐姐也病死,不得已之下,李文忠的父亲便只得变卖家产,救济了一部分乡民之后,便跑到了除州,投奔已经成了一个小将领的舅舅朱元章。

   老李家仁厚,家风如此,李文忠自然也是养成了一副老好人的性格。

   可以说,在这些开国将领中,能称之为儒将的,大概只有李文忠一人。

   历史上清朝的内阁首辅,张廷玉在修建《明史》时,对于李文忠的评价格外高。

   说其:“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其临阵踔厉历风发,遇大敌益壮。颇好学问,常师事金华范祖干、胡翰,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

   《明史纪事本末》一书中对李文忠同样多加赞赏,说其:“至若徐中山之忠志无疵,李岐阳之好学饬行,汤信公之听命唯谨,沐西平之居贵不骄,并皆攀龙鳞而有功,履虎尾而不咥。呜呼!与毕、散之徒争烈矣。”

   而事实上,李文忠也确实配的上这些赞赏,身为一个儒将,它不仅仅会带兵打仗,同样也是个极有才干的行政官员,根据史籍所载,他擅长搞钱粮和刑名事务,也善于搞大项目公共工程。

   而最让李洪欣赏李文忠的一点便是,在明初开国几大名将之中,只有李文忠治兵最严。

   徐达和常遇春手下将士或许作战勇勐,悍不畏死,但依然有着一些小毛病,但是在这二人眼中,只要能打胜仗,这些并不算什么。

   但是李文忠确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存在,当时在打下杭州的时候,一群泥腿子出身的苦命人,再见到杭州繁华之后,很快便有些得意忘形。

   唯有李文忠十分清醒,下令严格约束部卒,并言明:“擅入民居者死”,且还在城墙口摆了一口大锅,犯了忌讳的士卒直接拉到城门下,砍头示众然后将头颅扔进那大锅里开煮。

   不得不说,这种听起来有些反人性的做法,却比李洪这砍完了头直接挂在旗杆上等风干好来的更加震慑十足,还真就把这群将士们给镇住了。

   朱元章知道此事后,立刻将其任命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算是开了武将代行文官的先河。

   毫无疑问,李文忠绝对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只可惜,他的这一世英名,基本上全被他的儿子给败掉了。

   说起来,李洪其实对于李文忠的儿子,未来的‘大明战神’李景隆更加的熟悉一些……

   因李文忠对待李洪的态度尚好,因此这期间也并没有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

   李洪将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随后先是惹得李文忠震惊和反对。

   无他,理由其实和孙赣的差不太多,那便是并不相信李洪的兵在化整为零之后,还能听从命令,在预计好的埋伏地点集合。

   而李洪劝说的方法也很简单,那便是三千老兵已经散下去了,想召回来也没那么容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