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第一能臣

第481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大明第一能臣 万里天和 2110 2024-05-30 14:43

  就算是大明的兵部,还有那些整天在研究元人动向的官员,虽然想到了这个可能,但也觉得,这就是一个危险系数极高的行动。

   凭他们对王保保的了解,他不会兵行险着,因为元廷还没有急成这个样子。

   虽然大家都知道,元廷也想打赢大明,也想取得一次胜利,可元廷是元廷,扩廓帖木儿是扩廓帖木儿,他可是大元的第一名将。

   王保保不是浪得虚名,要是真的这么干,他最起码要有成的把握。

   也许定式的认识,会让人采取一些不是很明智的想法和决定,就像是眼下的大明。

   所有人都觉得王保保不会这么干。

   他就这么干了。

   朱棣的车子缓缓驶入了太原府内。

   四皇子到来,让这里的官员一个个是紧张的,好几天没有睡好觉。

   他们可是第一次迎接这样的大人物。

   太原府的布政使司,上上下下,三十几个官员,站在城门外迎接。

   指挥使司的十几个将领,也是将这城门里外包围起来,来往的人员,都一一进行了筛查。

   四皇子身份显贵,他们这些官员不敢有一点的怠慢,当然,李洪部早早也接到了来自太原布政使司的消息。

   可李洪呢,竟然避而不见,这也让太原府的官员们很是不解,按理说,知道四皇子这样的大人物来,李洪本该也来迎接才对。

   太原的官吏们,心里是一百个问号,可李洪不归他们指挥,也只能是看着了。

   看什么?

   自然是四皇子对李洪是个什么反应。

   走下车的朱棣,看了眼面前的官员,他第一个问的竟然也是:“李洪何在?”

   这些太原府的布政使司的官员们,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心里暗道:李洪啊,看看吧,让你狂,现在四皇子问了吧。

   布政使司的官员,上前回道:“李洪将军说军务要紧,不能前来迎接。”

   朱棣眉头微皱,对于李洪的这个说辞,他接受,不过,单就人情来说,他还是觉得李洪有些装了。

   “也好!”

   朱棣冷笑一声道:“我就不城里了,既然李将军说军务要紧,我也直接去军营好了。”

   这些太原府的官员,都看出了朱棣的火气,那是憋着没发,人家毕竟是皇子啊。

   李洪你再怎么说,也就是给人家打工的,这些官员也都没说什么,指挥使司这边派人保护。

   朱棣一行直奔李洪的军营。

   太原府也有李洪的人,早早就消息传到了李洪的耳中,听说朱棣要来,李洪也是没想到。

   这说明什么,朱棣这一次太原一行,其实就是奔着他来的。

   要来的总是要来,李洪倒是坦然处之,他命人紧闭营门,不设任何的迎接仪式。

   反正你朱棣也是带着气来的,李洪心中倒是觉得,干脆就公事公办吧。

   战争时期,君命有所不受,何况你只是个皇子。

   李洪其实这么做,也是给朱棣看,也是给别人看,他就是要和朱棣划清界限。

   这个时候,还是不要太明显。

   毕竟很多双眼睛看着。

   朱棣的一举一动,其实朱元章,还有朱标,还有诸多的皇子,以及大臣都看着呢。

   皇子的动作,怎么可能没人关注,李洪可不想参合进去那些无谓的政治里面,他现在只想好好的干自己想干的。

   这人想安静,可偏偏,树欲静而风不止。

   朱棣的车子到了军营前,只见营门紧闭,随行的都指挥使司的人上前:“让李将军出来迎接!”

   这几个军官还不等说完,那营门内,有士兵大喊:“没有将军命令,任何人不得入内!”

   朱棣在车上听了,心里这个不舒服,李洪什么人啊,这么大的架子。

   明知道自己这个皇子来,他竟然连门都不开,朱棣毕竟还是年少,心里的傲气,让他直接走出来,站在车上,指着军营大骂:“谁给你们的胆子,我是朱棣,我是四皇子!”

   可惜啊,他还是高估了自己,那边守兵根本不认他,见他大喊大叫,对方直接回道:“不管你是何人,我们将军说了,就是陛下来,我们也不能开门,非将军令,不可!”

   朱棣气的让人朝营门出前进,可不等他们走出十几米,那营门中就有人道:“若在接近,我们就要射箭了!”

   身为皇子的朱棣,怎么会害怕这个,他大骂着,让都指挥使司的人继续前进。

   可跟着营门后就射出一片的箭羽,吓得这些军官掉头就跑。

   “李洪,你什么意思啊!”

   朱棣气的在车上跳着骂,但转念一想,不对啊,人家这么做也没毛病。

   自己身为皇子,不是任何地方都有特权,比如这军营,他老子朱元章可是早早就有规矩。

   出身草根,连年的军旅生活,让朱元章深知这军营的规矩,为了不让自己的皇族子孙,干预到军务,所以他早早就定下了,亲王等不可在军中享受特权。

   这一通箭羽,倒是让朱棣明白了一个事实,李洪不光是胆子大,人家还做事有根有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