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从夺舍扶苏开始

第148章 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

从夺舍扶苏开始 鲸仙人 2155 2024-05-30 14:42

  章邯灭张楚之后,在陈县进行了短暂的修整,随后带领大军前往了魏国。

   昔日,陈胜派了大将周市攻略魏地。

   周市攻占了魏地之后,向陈胜请求,迎立正在陈县的魏咎为为王。

   起初,陈胜并不同意。

   后来,张楚政权的形势急转直下,陈胜这才放魏咎前往魏地担任为王,企图得到一个有利的外援。

   章邯围困陈县的时候,魏咎也曾派军前去救援。

   魏咎和周市,对于陈胜还是十分感恩的,没有陈胜,哪有他们的今天呢。

   可惜,这些魏军全都被章邯消灭掉了。

   张楚灭亡之后,章邯兵峰一转,直指魏国,这可把魏咎吓坏了。

   他们整顿兵马,一连布置了七道防线,企图抵挡章邯的进攻。

   但在章邯指挥下,秦军势如破竹,很快就突破了魏国一道又一道的防线。

   魏军丢盔弃甲,狼狈后撤,很快就退到了临济城中。

   ......

   临济是现在魏国的都城,在大梁之北,济水之畔。

   昔日王贲攻魏的时候,曾经引黄河之水,沟灌大梁,大梁城坏,魏王投降。

   如今,魏国的旧都大梁仍是一片废墟。

   大梁无法作为都城,于是周市和魏咎把魏国的都城定在了临济这个地方。

   他们之前攻占的广阔土地,如今已经陆续回到了大秦掌握之中,只剩下临济等少数几座城池,还在他们的掌握之中。

   谁能想到,章邯在灭亡了张楚之后,仅仅用了这么短的时间,就把魏国逼到了死角。

   秦军已将临济团团围住,魏咎等人插翅难逃。

   奇怪的是,自从秦军达到了临济,攻占的节奏骤然放缓。

   章邯行军,素以迅疾着称,最拿手的就是闪电战术。

   魏国布置的七道防线,就是被他这种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给摧毁的。

   秦军总是快速的行军,快速的集结,然后在意想不到的位置,对魏军发动迅猛的攻击。

   往往,魏军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已经在秦军的巨大打击之下崩溃了。

   如果说之前的秦军是兔子的话,现在的秦军就化身乌龟了。

   他们在完成了对临济的合围,开始了慢悠悠的军旅生活。

   他们每天暗示起床、吃饭、训练,跑到临济城下象征性的攻城,然后回去吃饭、睡觉。

   他们仿佛不是来攻城的,而是来度假的。

   谁能想到,一支军队先后的差距竟能有如此之大。

   其实,这也是有道理的。

   章邯的闪电战术,需要进行快速的行军、集结和作战,是建立士兵身体的超负荷之上的。

   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长久的。

   于是,章邯每次急行军或者大战之后,都会刻意放缓进攻的节奏,给士兵们恢复的时间。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

   ......

   临济城内,魏豹看到章邯的军队迟迟不攻城,十分的高兴。

   他对魏王魏咎说道:

   “王兄,你看,章邯的士气已尽,无力攻城了。如果我们这时候出城和他决战,势必能大获全胜!”

   魏咎点了点头。

   这几日他一直在城头上观察,秦军确实已经疲态尽显,军队涣散。

   显然之前连续攻破魏军几道防线,对他们的消耗还是十分巨大的。

   这些防守的魏军虽然败了,但同时也给秦军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魏咎有些狐疑的说道:“孤担心,章邯这是在示我以弱,诱我军出战啊!”

   魏豹闻言,点了点头,

   “王兄言之有理。”

   “不过,我们现在已经被章邯的大军围困了,如果此刻不放手一搏的话,只怕之后再没有机会了。”

   “不如这样,我带领本部兵马出城迎战,探一探秦军的虚实。王兄和周市将军镇守城池。”

   “如果秦军果然不堪一击,王兄速速派人出城接应,咱么兵合一处,擒杀了章邯。”

   “如果秦军确实在诱敌的话,王兄镇守临济不要出城,我自和他们决战。”

   “若是能大败秦军,自然最好。纵然不能打败秦军,也要令部下突出重围,为王兄向齐楚等国救助。”

   “到时候,咱们三家一起在临济城下围歼了章邯,王兄以为如何?”

   ......

   魏咎闻言,和周市对视了一眼,他们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四个字——此计可行。

   临济现在已是围城,城里的人出不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守城是没有希望的,魏军或许能够坚持三个月或者四个月。

   但是之后呢,一旦临济城中粮草耗尽,全城军民就只能束手待毙了。

   魏豹提出的出城和秦军决战,伺机突围向援军救助,这绝对是可行的。

   周市率先说道:

   “禀大王,臣以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一可以试探秦军的虚实,二可以联合盟军,请大王恩准!”

   魏王魏咎点了点头,说道:“这确实这个办法,只是——”

   他迟疑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