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从夺舍扶苏开始

第123章 背水一战

从夺舍扶苏开始 鲸仙人 2168 2024-05-30 14:42

  李良杀了武臣之后,东征西战,逐渐稳定了赵国的局势。

   除了逃走的张耳和陈余小动作不断外,其他人大多已经接受了武臣已死的现实,效忠了李良。

   虽然李良还没有自称赵王,但他已经是赵国实际上的无冕之王了。

   就在李良准备挑选一个黄道吉日正式称王的时候,一件即将改变他命运的事情发生了。

   命运石之门开始旋转:韩信,来了!

   据手下兵卒来报,数万秦军正在赶来,欲东下井陉击赵。

   统兵的将军名叫韩信。

   井陉守兵太少,断然难以抵挡,守将请巨鹿速派援军。

   ......

   井陉实在是太重要了,绝不容有失。

   如果让秦军从这里顺利的进入赵地,无疑是在赵国的心口上插了一刀。

   于是,李良尽起赵国之兵,聚于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准备将来犯之敌一口吞下。

   对于该怎么作战,赵军中存在着分歧。

   李良手下大将李玉进言道:

   “最近,秦军的势头很猛,接连取胜,士气正盛,我们不可力敌。”

   “他们远道而来,去国远斗,不像我们是本地作战,这是他们的劣势。”

   “井陉道艰险,我料他们的粮食必然在大军后面。”

   “请将军亲自统帅大军在此,深沟高垒勿与战。我则带领三万奇兵,抄秦军后路,绝其辎重。”

   “只要我切断他们的粮草供应,不出十日,秦军必乱。然后,我们在两下夹击,定然能够取胜。”

   众将听了,纷纷点头,认为这是一个好计策。

   只有李良摇了摇头,他迟疑的说道:

   “吾闻兵法,什则围之,倍则战。”

   “如今秦军虚张声势,号称数万兵,我推测他们的兵不过万。就像我们号称二十万大军,其实只有七万兵一样。”

   “秦军兵不满万,千里袭我,我岂惧之!”

   “现在面对这点敌人,我们就畏惧不战,成什么样体统?”

   “秦人和其他诸侯必然轻视我们,认为我军怯战,或者认为我还没能掌控赵国的局势。“

   “如果他们因此前来讨伐,我们岂不是得不偿失了吗?”

   “众将不要规劝了,我意以决,我要正面和秦军交战。”

   “秦军主将叫什么来着?韩信是吧,我要亲手斩杀了此人,让天下诸侯看一看我军的实力!”

   ......

   回过头来说韩信,自从离开了扶苏之后,他带领大军一路跋山涉水,很快来到了井陉。

   因为李良并未听从李玉的劝告,派兵袭扰,所以韩信军队很顺利的穿过了井陉道,来到了井陉口。

   李良的大军正驻扎在这里。

   如果韩信的大军再往前的话,两军就要相遇了。

   于是,韩信在距井陉口三十里处扎营,让士兵们饱餐战饭,好好休息。

   因为对韩信的轻视,李良的军队防守不是很严密,这给了韩信可乘之机。

   这年头为了吓唬敌人,虚高军队人数是惯例,在实际人数后面加个零再平常不过了。

   几万兵一般都自成十几万,十几万一般都自成百万。

   虚虚实实,不到真打起来,谁也不知道对方有多少家底。

   这样看的话,可能历史上的许多以少胜多的战争,其实是以多胜少,只是失败的一方比较能吹罢了。

   李良就是根据这个约定俗称的做法,推断韩信自称三万兵,实际上应该只有几千兵。

   他有七万兵,韩信只有几千兵,这不上去就给灭了吗?

   还要坚守不战,还要断敌粮道,费那事干啥,直接开打吧。

   但他没想到,韩信现在还是个不会说谎的好孩子。

   他真的有三万兵。

   韩信:我本没想骗你,为何你要自己骗自己?

   ......

   半夜的时候,韩信升帐,开始传令。

   他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让一个将领统率轻骑二千人,手持秦军黑色战旗,隐藏在山中。

   韩信准备带领主力吸引赵军,然后让这支轻骑趁乱突入赵军大营,偷梁换柱,把赵军的旗帜换成秦军的。

   史书《秦记·淮阴侯列传》中是如此记载的,“赵军见走,必空壁来逐,若疾入,拔赵帜,立秦帜。”

   随后,韩信下达了第二道命令,开饭。

   吃得饱,才能打得好。

   这一段《淮阴故事》中的描写的十分精彩。

   “韩信令其裨将传餐,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呒然,阳应曰:‘诺。’”

   当时,餐和食这两个字的区分还是很明显的,简单说就是小饭曰餐,大饭曰食。

   这一段是讲,韩信就跟士兵们说,咱先简答对付两口,今天打败赵军之后,再吃顿好的。

   嗯,吃顿好的。

   诸将皆呒然,呒然,就是惊诧疑惑的样子,大家全都懵了。

   什么鬼?

   敌人还没看见呢,仗还没开始大呢,韩信就说一天之内打败敌人。

   搁谁谁不懵。

   大家假装信了,嘴上说着好,心里却不这么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