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从夺舍扶苏开始

第182章 项羽之死

从夺舍扶苏开始 鲸仙人 2149 2024-05-30 14:42

  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自知大势已去。

   范增死后,虞姬为了不拖累项羽选择了自杀,险些丧命。

   好在项羽眼疾手快,这才保住了虞姬的性命。

   这是楚国国土尽丧,士兵多死,只剩下项羽手下的几千残兵,他们被数万秦军围困数重,已经没有任何突围的希望。

   项羽心灰意冷,不复有昔日的霸王志气。

   当年他见到始皇帝车驾之时,意气风发,对叔父项梁说,咱们可以取而代之。

   如今,这位杀楚怀王自立的西楚霸王,终于明白他没有任何机会取而代之了。

   再战斗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他命令手下将士愿意投降的可以去投降秦军,这样一来,楚军顿时作鸟兽散,纷纷选择了投降。

   最后,项羽手下只剩下了八百骑兵。

   他们都是跟随项羽跨江北上击秦的江东子弟,誓死追随项羽,不肯投降。

   于是,项羽带着这八百人向着秦军防线发动了进攻,并且顺利突围而出。

   扶苏派了项羽英布带五千骑兵前去追赶。

   项羽八百人,经过突围战和秦军一路上的围剿,死伤过半。

   等他们来到乌江之畔的时候,八百人只剩下了三百之数。

   项羽拒绝了乌江亭长用小船载他过江,选择了带领三百骑兵回头击秦,进行生命的最后一战。

   一代传奇,即将落幕。

   ......

   项羽回头看着手下的三百骑兵。

   他们全部伤痕累累,疲惫不堪,衣服上肮脏,满是血迹,有的是敌人的,有的则是自己的。

   想当年,他带领着八千江东子弟渡江的时候,是如何的意气奋发。

   那是的他们,朝气蓬勃,有着一颗干翻天下的雄心。

   事实上,他么确实十分的出色。

   他们击败了章邯的军队,光复了楚国的领土,重建了楚国,再现了楚国的雄风。

   可惜,命运的洪流并没有站在他们这一边。

   苍天选择了大秦,楚国的抗争虽然可歌可泣,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如今,他们是可怜的败兵,丧失了他们曾经拥有的一切。

   除了生命和一颗不怕死的心,他们什么都没有。

   项羽在心中默默叹了一口气,楚国落到如今这一步田地,既在他的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他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只是上天助秦不助楚罢了。

   他真的已经尽力了,他自信无论什么人,也无法在这种情况下做的比他更出色。

   尽人事者,终还须听天命。

   ......

   他摇了摇头,将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从脑子里抛开。

   现在想这些还有什么用呢,一切都过去了。

   他现在想做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战斗。

   炙热的战斗欲望战局了他的心,他觉得浑身上下的血都要沸腾起来了。

   男人能够死在冲锋的路上,何尝不是一种幸运了。

   千百年后,世人或许会忘记谁才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但一定会记得他这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西楚霸王!

   他将手中的大戟举起,高声说道:

   “吾起兵至今,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这个世界上没人是我的对手!”

   “我们今天被秦军围困在此,并不是我们的战力不强,此天之亡我!”

   “今日固然要死于此,我愿与诸君快意而战,方不负一生。”

   “我此战必三胜秦军,斩秦将,刈秦旗,令天下皆知,我之败亡乃是天意,非战之罪也。”

   “我仍是西楚霸王!”

   三百楚兵皆击刀剑,喝道:“大王威武!大王威武!大王威武!”

   ......

   英布看着眼前的楚军,人数不过三百,皆是疲敝之卒。

   他们正拔出刀剑,怒视秦军,杀意盎然,要与秦军决一死战。

   看着这些绝境之中仍然英勇务必的楚军,他感叹了一句:“楚人可畏!”

   其实,他也是出身楚地,和这些人也算是故国同胞。

   不过,他已经效忠了扶苏,早已经不将昔日的楚国看做自己的故国。

   昔日楚王昏庸无能,楚国百姓民不聊生,真的好吗?

   为什么时至今日,还有这么多的楚人想要复活那个黑暗的国度呢?

   英布摇了摇头,秦兵天下,自此以后百千万年,天下都是一家人。

   天下定于一,国家的存在是百姓不安天下动荡的根源,这是扶苏亲口对他说的话。

   扶苏话说,以后的大秦,将远远不止今日的国土。

   只要是阳光所照风雨所至的地方,皆是大秦的属地。

   这个皇帝英明神武,野心勃勃,他要建立一个日不落帝国,统治天下所有的土地,让天下再无敌国,所有人都成为一家人。

   英布已经效忠于扶苏,且被扶苏的志向所折服,他愿意相信扶苏所说的一切,并为之奋斗终生。

   想到这里,英布笑了,暗道:“你项羽是为了自己的小国家,我英布是为了天下的大一统,我们不一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