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抗联薪火传

第560章 月光下的乱战(二)

抗联薪火传 老哲 2118 2024-05-30 14:39

  朦胧的月光之下,雷鸣莫名其妙的就变成了这几个伪军领班的了。

   为什么是他领班,那自然是因为他现在可是拿着盒子炮呢。

   只是雷鸣有他自己的担心。

   他可不敢把这几个伪军放在自己的后面,因为他可是有三支枪的。

   这三支枪自然是两支盒子炮一支狙击步枪。

   带的武器那自然是战斗用的,可是武器光带的多那也不行,那还有一个怎么佩戴的问题。

   那必须是在有突发情况下直接就能摸枪不打这才行呢。

   雷鸣现在带枪的办法是一支盒子炮直接就用铁皮卡子别在了外面腰间的皮带上。

   这个铁皮卡子是用一长条的铁皮弯成了“S”状,“S”中长一些的“U”固定在枪身上弹匣的上方,“S”中短一些的“U”型预留于枪身的左侧。

   这样,平时不用枪的时候只需要将右手枪上面的那个铁卡子直接插到腰带里就行了。

   这样盒子炮就枪口冲下夹在了腰带上。

   如果在紧急情况下和敌人遭遇,他是可以直接拔枪就打的,这可是比背着装着盒子炮的那个木盒子拔枪快多了!

   并且,这样还不用磨去枪管上的准星。

   要不说中国人的智商那是蛮高的呢。

   盒子炮在德国原产地外国人不喜欢用只因为它在射击时所产生的枪口的弹跳幅度太大。

   可是中国人在用上了盒子炮后就发明了扁持盒子炮射击的方法,从而让那枪口的弹跳在连续射击中就能打出散布射来。

   而这种挂枪用的铁卡子其实和一些人弯的挂钥匙串的方法相仿,用起来也极是方便。

   雷鸣这样挂枪还是他到了杨宇平反日联军后跟别人学来的呢。

   而第二只盒子炮雷鸣就也只能用皮带装在枪盒子里斜挎在腰间了。

   当然这第二只盒子炮也可以象第一次这样做个铁卡子别在他的左腰间,可问题是那个木盒子他还真不能不用。

   那个木盒子和盒子炮一连接那就是盒子炮的枪托就可以抵肩射击了。

   多了那个木盒子做成的枪托那在射击的时候有效射程可是又多出将近一百米来。

   而第三支枪自然是他用望远镜当狙击镜头改装的那支狙击步枪了。

   这支枪也是要斜背在身后的。

   正因为以上之种种,雷鸣怎么可能让自己跑到最前面让那几名伪军在自己后面呢?

   现在可是月色朦胧,可是月色朦胧那也不行啊!

   那万一哪个伪军清了他前面手里拿着一支盒子炮,后面还挎了一支盒子炮,肩上又背了支步枪,那他可就露馅了。

   雷鸣小队现在真的不是一般人,所有队员都有盒子炮有步枪那现在在白山黑水之间传遍了。

   这几名伪军这要是在后面注意到雷鸣竟然用三支枪,那他是什么人还用问吗?

   所以雷鸣说是领着那几名伪军去包抄,他可是净挑树粗的树枝多的阴影大的地方走,他怕让伪军认出来啊!

   并且,他边走可还边放慢了脚步。

   那几名伪军也没有想到这个,在他们看来那人家用盒子炮的那自然是长官,长官有战斗往后缩那也是正常的。

   于是他们这几个人还真就在树林中走出去了五十多米。

   可是这个时候,雷鸣就动手了。

   因为他听到身后那些伪军已经有人在吆喝停止射击了,那面一停止射击那自然就会弄出亮光找人的。

   可是只有雷鸣知道那头的动静也只是自己扔了出去一颗没拉弦的手榴弹闹出来的罢了。

   火光之下伪军一发现那也只是颗手榴弹还如何不能猜出他们被骗了呢?

   所以,就在那头吆喝声起的时候,雷鸣左手枪便已插回到腰带上了,右手就把匕首摸了出来。

   他为什么会用左手拿枪,那自然是因为他猜到自己肯定是需要杀人灭口的。

   最后面的那名伪军又怎么可能防备到背后来袭?

   那名伪军刚感觉身后动静有异未及转身,雷鸣左手捂嘴右手匕首已是割断了他的喉管。

   此时雷鸣他们四个人之间那本就是一枪之间的距离,雷鸣怎么可能再隐藏自己的身份?

   他左手放开那名伪军士兵倒地之际便扑了出去,一匕首就扎在了第二名伪军士兵的后心上!

   雷鸣现在的身手和原来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最近两个月以来他也没有摸过敌人的哨兵,他也不知道自己现在身手如何,可是这一试之下,他才发现此日与往常已是大不同!

   只是纵是他身手再好,用刀扎后心和直接抹喉那也是不同的,那第二名伪军士兵在中刀之际便发出了一声低哼。

   而这时第三名伪军士兵便把身子转过来了。

   只是雷鸣见他开始转头之际,他见已经来不及拔出匕首却是直接就扑了上去。

   所以那第三名伪军士兵一转头恰恰就看到了雷鸣那如同一只老鹰扑食般的身影,那身体的黑影已是把他的目光完全罩住了!

   那伪军士兵也只是刚刚发出声来,雷鸣的双手便到了,已是直接扣住了他的咽喉就把他扑倒在地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