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明月夜光记之断剑江湖

第三十一章 入门学习

  翊棠端起茶杯喝了几口,还算温,不是太凉,看着止息端着茶碟,微开茶盖,小酌几口又放下,于是又催促他讲述。

   止息放下茶杯,回想刚刚所言之处,长出口气,继续说着。

   随着时局变幻,纷扰不断,江湖也动荡不安,常有门派新立,同样也不断有门派覆灭,因此小门小派众多,能力参差不齐,其中能立足一方,并有一点建树的寥寥无几。

   如今颇具一定势力的,细数开来,也只有四家而已。

   要说其中最不堪,难以启齿的,就是这秀花坊。秀花坊位于京兆府内,始建于神龙元年,本为男人寻欢作乐之所。

   天佑元年,朱温发兵攻陷长安,大肆贬逐朝官,屠杀百姓,投尸于河,并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一时间长安城横尸遍野,不复昔日繁荣景象。

   半年后,时局稍作稳定,昔日秀花坊姑娘们无求生之术,便又聚集一起,重操旧业。

   但在这兵荒马乱之际,盗贼四起,官兵亦是横征暴敛,因此秀花坊的日子并不好过。

   直至天佑三年,流寇再次光顾秀花坊,奸淫掳掠,抢劫珠宝,正当他们得意之时,一行短衣着裙女子突然出现,三两下便消灭流寇,众女人纷纷跪拜恩人。

   从服饰穿着上可以认出,这一行并非中原之人,后来慢慢了解,才知她们原是南诏国宗室。

   当年,郑买嗣发动叛变,将南诏宗室八百余人全部杀光,自立为帝,国号“大长和”。

   这一行人侥幸逃脱,本欲与大唐说和,请求发兵支援,无奈大唐帝国竟也遭受灾祸。

   为完成复仇大业,一行人改姓为“段”,隐居秀花坊中,用自身武艺佑一方平安。

   坊主自称“段婆婆”,常年以面纱遮脸,一心策划复仇大业,为不打草惊蛇,平日里从不干涉秀花坊经营。

   而秀花坊在老鸨的主持下,依旧重操旧业,私下里秘密收徒授业。

   起初坊内弟子在江湖中鲜有出没,在朝廷“追缴令”下,才勉强出山,江湖中对其也渐渐有了了解。

   坊内弟子所用兵器颇为混乱,有双环、爪刺、毒虫等,据传,有“四秀”常年留守坊内,所用兵器竟为“琴、棋、笔、墨”,且内功了得,因此秀花坊威望也日益增高,曾一度超越御拳馆。

   但其行男女苟合之事,为江湖所不耻,难入“正派”行列。

   而玄机门的背景就更为传奇——玄机门前身为“玄机宫”,也曾是江湖四大门派之一,民间颇有威望,因朝廷干涉,被强行遣散,在江湖和民间引起强烈抵制,后来朝廷对外宣称其掌门被诏为“护国法师”方才平息民怨。

   其外家弟子听闻后几番寻找未果,为复兴师门,于XZ重建门派,并取名“玄机门”,收徒传道。

   门派复建时间较短,且掌门武功未得精髓,加之朝廷压制,因此不敢声张,如今仅为江湖小门小派。

   而兴昌镖局则与寻常镖局无异,做的是专门保护财物和人身安全的买卖。因江湖动荡,流寇四起,镖局生意更加火爆,却平添诸多风险。

   总镖头熊安因“城门悬马”而名声大噪,导致各地流寇听闻“兴昌镖局”名号均不敢造次,地处沧州境内。

   相较而言,斧钺帮就有些不入流了。

   他们原是沂州附近私盐贩子,贩卖私盐而获暴利,尽管朝廷多次围剿,却都未能完全剿灭。唐朝后期,时局动荡,也就无暇顾及。

   私盐贩子因此愈加猖獗,甚至开始公然贩卖私盐,更有许多官吏、军人加入其中。

   市场日益混乱,盐贩钱森组织一众人马,整顿市场秩序,制定多条行规。一行人多以斧钺为器,因此江湖人称“斧钺帮”。

   久而久之,沂州附近私盐市场竟变得井然有序。钱森从交易中抽取红利,并按期向朝廷官吏上缴“税银”,得以在沂州一代发展壮大。

   这各门各派,都有着自己的故事,翊棠听得颇为精彩,大为赞叹。

   对于他们,止息则习以为常,并不惊讶,只是倍感口渴,又将茶水一饮而尽。

   翊棠本欲再次呼唤值殿道人续茶,却被止息阻止:“青歌师兄,不用劳烦他人,只是这天色不早,我真的该去练功了。”

   翊棠不好挽留,只得说道:“好吧,那我就不再挽留了。”随后二人起身,向外走去。

   庭院外,翊棠拱手送别:“今日有劳,让我对这山庄环境及各大门派熟悉许多。”

   止息拱手行礼拜别:“青歌师兄过誉,他日如有什么需要,您随时唤我便是。”二人拜别。

   看着他走远,翊棠待在原地,不知道该去往何处,做些什么。思来想去,决定去前山学堂学习。

   可在他来到学堂之时,堂内众人竟放下书卷,纷纷起身行礼。

   正在授课的值殿道人知道他是来学习的,却无论怎么说,都不敢教授知识,反而请他上前授业。

   初入门派,没有半点理论,翊棠如何担待得起如此大任。见无法推脱,只得道别回到舍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