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第四百六十三章 就是不一样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YTT桃桃 2135 2024-05-28 15:08

  宋福生的大伯摇着手里的土黄色布:“粮车跟我走,粮车跟我走。来来来,上桥。不要紧,桥是新搭的,不会塌,放心走。”

   一辆辆粮车,跟在宋福生大伯的身后,看他指挥。

   粮车的中间,是由齐老头挥舞着手里的土黄色布:“跟上,跟上。”

   头车上了桥,后车一点不夸张还在村里河边排着。末尾这还有一位咱们自个家的老爷子在挥舞着布指挥。

   当第一台粮车到了河对岸的门口。

   宋阿爷拿着小本子在记录,一车多少袋,已经卸了几车。

   卸车完全用不到对方的人,嫌他们速度慢。

   四壮、大郎、高铁头他们这些青壮劳力,排队往下背粮袋子。

   咱自家的妇女们是指挥四壮他们将粮袋子往哪存放。

   女人们心细,能做到利用家里一切空地方堆放粮食。除了家里下炕时要留一条过道,剩下全部堆粮。

   而家里的孩子们是在引领空车离开。

   背完一车,空车卸完就要立刻离开,要不然耽误后面的粮车。

   二郎、宋金宝等半大小娃,不停打着手势让空车跟在他们身后。

   空车调头的路线,站着一排小娃。

   几米一个,几米一个,他们一口一句伯伯唤着:“伯伯,往前走,对,直行,从这面离开。”

   粮、扣大棚的极贵油纸、搭烤炉的青砖,是卸到自己家这面,卸到了河对岸。

   喂奶牛的粮草是卸到了村里祠堂。

   祠堂此时大开。

   昨日任族长就带着村里几位名望高的感谢过老祖宗、也向老祖宗们谢罪过。

   感谢祖宗保佑全村子子孙孙这些根,免了兵役之苦。

   同时也谢罪。皇上的奶牛进村了,皇上的牛的口粮,存在谁家都不便于喂牛,也不合适,只能存放这里,望勿怪。

   祠堂门口,高屠户身边站着好多村里小子,已经准备好了。

   高屠户双手高举土黄色的布,打着手势:“牛饲料来这里,来这里。”

   装有牛饲料的一辆辆车陆续到了祠堂门口,村里的小子们就开始卸货,一袋袋往祠堂里背。

   祠堂里面负责安排堆放的,是村里几位名望高的任姓老爷子。

   而此时任族长正带人在村外指挥,他是总指挥。

   任家村几里地外都有村里人在挥舞着旗帜:“前方就是任家村,军需供应村。”

   宋福生作为总负责人,更是忙的不得了,一直在亮户部给的牌子,与人交涉,且按手印、按手印,不停地看各种批示条在上面按手印。

   一身男孩子打扮,包的严严实实的宋茯苓,眼含羡慕地瞟眼她爹。

   她爹再忙,也不过按个手印就得,再看她呢。

   坐在临时的桌前,戴着五指手套,那手指头也冷呀,在不停地写写写。

   宋茯苓和宋富贵叔叔组了个CP。

   “四嫂子,你家的牛,喏,那三头,这是木牌子拿好。”

   宋茯苓急忙写上四嫂子,三头,奶牛号码,示意四嫂子在她写的字上按个手印。

   “栓柱嫂子,你家的三头牛,木牌。”

   “树根嫂子,哎呦,您这样自个能牵回去吗?”

   树根嫂子挺着大肚子:“能牵。”

   在按手印不知道按哪时,宋茯苓告诉她按奶牛号上,树根嫂子惊讶道:“妈呀,这不是福生兄弟的闺女吗?女娃娃竟会写字啊?真是随了你爹,有才。”

   这一嗓子,看没看出来是宋茯苓的,都知晓是宋茯苓了。

   总之,宋茯苓不认识的村里人,她富贵叔叔全认识。她俩配合极其默契。

   一个喊人安排,一个记录。三头三头的奶牛晃悠着身体,慢慢挪腾着随各家各户的女人们回家。

   甭管咋样,先有地住,有水喝。

   所以说,三百头奶牛算啥,再来三百头,我们仍能井井有条。

   宋茯苓忙里偷闲看了眼村口,但是全是人,根本看不清她奶,站起来也瞧不见,只知奶奶们在村口路边忙。

   忙啥呢。

   “来,官爷,累坏了吧,真是麻烦你们了,姜汤葱白饮,来一碗。”

   以马老太为首,到葛二妞收。

   八个老太太站在八口大黑锅前,各个手戴点心店以前的白手套,手里攥着一个大勺子,露出以前马老太糕糕兴兴店的标准式微笑。

   就是一笑,有的缺牙。

   不让戴粉头巾,要是让戴上,能比现在还带劲。

   不过,就这白手套也给送完货的看一愣,挺稀奇,一看就挺干净。

   “走过路过,辛苦了,喝口姜汤去去寒。”

   锅里泛着热浪,咕嘟咕嘟的滚着姜沫、葱白。

   锅前临时摆了几个长条椅,让赶路送货的能歇歇脚。

   锅后是临时搭的桌子,桌子上面摆放菜板子。

   村里九嫂子她们这些婆子,在头不抬咣咣咣齐刷刷剁姜末。

   还有好些个婆子端碗的、抱柴火的,纷纷给送过来。

   这一忙,就是大半日过去了。

   村里年轻人觉得新鲜极了,从来也没有如此团结的共同干一件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