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逃荒娘子千亿物资养全家

第255章 跟着郡主走

  白皑皑的冰雪渐渐融化,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

   通往百寿山上一段段崎岖的山路被修平一道道台阶,成群的男人抬着石灰砖块走在平坦的路上。

   叽叽喳喳的鸟儿飞过,报告着春天的好消息。

   朗朗的读书声,透过窗棂子传出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

   吕夫子道:“任臣学生,你来讲一讲这段话的在说什么?”

   任臣起身,行了一礼,道:“夫子,这段话是在讲,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吕夫子连连点头,学生之中,他虽是最小的,但也是最为聪明的。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更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是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我说完了老师。”

   吕夫子请他坐下来,道:“任臣学生说得很好。”

   “但是,我们今天学习了这样的道理,若不能实践于生活,不能规范我们的行为,它就变成了纸上谈兵。”

   古人重孝道,以孝治天下成为贯彻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

   孩子们从牙牙学语开始,就接受这样的文化薫陶。

   卫桐坐在学堂的后排听了一会儿。

   在她的世代,人已经不知何为母(父)慈子孝了。

   道德沦丧人性扭曲到令人发指。

   孩子杀害父母,父母抛弃婴孩儿,太多的家庭没有温暖没有爱,只有冷漠,只有恨。

   对于两位夫子的教学,她是很满意的。

   封建社会虽有许多糟粕需要去除,但也有许多精华可以学习。

   也正如夫子所言,这些道理如果不能实践在生活中,也仅是纸上谈兵。

   待夫子授完课,吕夫子过来问好,孩子们也都围了过来叫姐姐。

   卫桐笑问:“夫子今天的教学可都懂?”

   学生都说懂。

   里正李全这时匆匆走了进来叫她:“郡主,郡主。”

   卫桐让孩子们去玩会,她和里正说话。

   里正道:“郡主,昨天杏花村和桃花村的里正来找我谈过关于学生读书一事,他们的意思是,想把他们村里的孩子也送到咱们村里来读书。”

   愿意读书是好事啊!

   这杏花村和桃花村是属于她封地范围之内的两个村庄,人数不多,两个村加起来也就六七百人口。

   卫桐道:“你和他们说,有多少孩子,只管送来就是了,免费听学。”

   纸墨笔硕书本他们自己准备。

   在她的时代,国家早就普及到十二年义务教育了。

   只有教育跟上了,时代才会迅速发展起来。

   她当然也不指望这些孩子能在这一代就发展起来,她就是觉得,她个人封地里的孩子们愿意读书的话,她可以提供他们来村里免费听学,给他们读书的机会。

   里正也没想到她竟来个免费听学,怔了一下后又觉得在常理之中,郡主的格局和心胸非常人所能比,他连道两声好,有些激动,“他们正在百兽山上,我这就去告诉他们。”

   “我过去吧。”

   既然是她封地里的里正,她还是亲自见一见吧。

   有了各村里正的配合,她这块鸡蛋大点的封地会更快的发挥作用。

   里正李全前面开路,这就带着她一块去了百兽山。

   知道百兽山要被改造成游玩行业,两个村的里正是闻声而来的。

   瞧一众人干得热火朝天,没有一个偷懒的,没有一个发怨言的也就算了,一帮汉子居然还能大声的唱着歌,他们就知道这郡主并非浪得虚名。

   是个好郡主。

   他们以后的日子应该不会太难过。

   百寿村的里正李全带着郡主过来,大声招呼他们:“朱有,吕为,郡主来了,你们快过来一下。”

   两人一愣,差点以为听错了。

   当看见李全带了一个小姑娘时,就知道传说中的郡主就是她了。

   两人急忙跑过来,跪下就行礼。

   “草民朱有拜见郡主。”这是杏花村的里正。

   “草民吕为拜见郡主。”这是桃花村的里正。

   他们是贱民,见了郡主当行此大礼。

   卫桐一个土生土长的现代人还是不太习惯这样的大礼,“快起来。”

   两人这才站了起来,但也不敢拿正眼看她,垂着脑袋,躬着腰,一副小学生要听老师训话的乖乖模样。

   卫桐打量他们一眼,两人的年纪和李全差不多,都在五十左右,中等身材,不胖不瘦。

   “刚才我听全叔说了,你们有意想让村里的孩子来百寿村读书。”

   村里的人在京城里读不起书,他们考虑着百寿村刚建立,学堂也是刚成立,在人村上读书会不会便宜一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