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灾荒年,我在深山老林里重建家园

第571章 顾铮来信

  京城顾家和郡主府,前后收到了顾铮的信。

   “铮儿来信了?”

   顾章远看着儿子送来的信,仔细看着。

   “铮儿的计划你怎么看?”

   “父亲,铮儿说要把蒲城其他地方的百姓,迁居到蒲城附近,有利有弊,目前来说,利大于弊!”

   顾焕之也看过了书信,对儿子的做法仔细分析后,觉得可行。

   “我也觉得可行,整合零零散散的人口,重新组建村落,利于管理,未必不是好事!”

   顾章远点头认同,还是孙子有魄力,知道先破而后立,为百姓谋一条生路。

   “铮儿让你向皇上提议,再调拨一部分粮食物资,支援蒲城,你怎么看?”

   “父亲,蒲城灾情确实严重,灾民分到的粮食,确实不足以支撑到秋收,调派粮食势在必行,明日早朝,我就恳请皇上下旨,调派钱粮。

   “恐怕没那么容易!”

   顾章远还是有所顾虑。

   “自然不容易,不过儿子定要力争此事!”

   顾焕之非常明白现在的情况。

   户部什么时候都会哭穷,朝廷每年都有层出不穷的事情,哪哪都需要大量的钱粮,去填窟窿。

   不过不管咋说,这次的钱粮,是一定要争取到的。

   陆元元一家接到的书信,内容各有不同。

   顾铮向陆元元讲述了,自己去蒲城之后所做的决定。

   就是借鉴陆元元治理临川县成功的例子,想把蒲城治理起来。

   临川县的建设, 毕竟自己也参与了其中。

   陆元元对此毫无意见。

   顾铮一心为百姓谋生路,有此魄力,精神可嘉,她自然是要支持的。

   顾铮不但详细说了他的计划,还送了一幅蒲城与图过来。

   说自己打算带老百姓在山上开垦梯田,请教陆元元有什么办法,能让山下的水,流到山上去。

   这可难住陆元元了。

   顾铮这是把自己当成万能的人了。

   当时临川县的情况,还是洪水带来大量泥沙,填平了许多坑洼低谷。

   临川县好多地方都成了落差不太大的平原,稍加平整,就能种植。

   蒲城的情况是在山上开垦梯田,太不容易了。

   毕竟没有炸药开山,仅仅凭人力,要开山开到猴年马月去。

   可是蒲城地势如此,除非老百姓都搬出蒲城,显然这是不现实的。

   陆元元仔细看了与图,发现一些山上,零零散散有不少山地,说明这些山体并不陡峭,坡度较缓。

   看来,顾铮也是实地考察之后,才下的决定。

   如此一来,开垦山地的计划确实可行。

   就是要怎么开垦,是个问题。

   还有要把山下的水,运到山上去,也是个大难题。

   一旦完成了开垦和浇灌这两个难题,那么蒲城的百姓,以后就有了大片的耕地。

   土地是老百姓生存的根本,这也是利在后代的大事。

   陆元元开动脑筋,仔细在脑海里面搜索着,前世有关开垦梯田和浇灌的实例。

   记得以前自己看过的一篇报道,就讲述了华夏有名的几个梯田。

   有云南的元阳梯田,广西的龙脊梯田,浙江的云和梯田等等,都是先辈们一代一代改造征服大自然,留下的杰作。

   这些梯田无不是规模磅礴壮观,气势恢宏,让人叹为观止。

   这些梯田大多都是全凭人力开挖出来的,根据山势开挖而成,层层叠叠,高低错落。

   虽然这是非常浩大的工程,短时间内,可能不能收到效果,但是经过几年,成效绝对惊人。

   陆元元仔细回忆着自己看过的资料,开始做计划书。

   有些山上,山顶就有山泉,只要想办法开挖出蓄水池,把水存起来,定时浇灌庄稼,就能解决一部分梯田的浇灌问题。

   山上实在没有山泉的,可以在靠近河流的地方,安装水车。

   从山脚开始,隔几层挖好蓄水池,用水车一层一层往山上车水。

   这些都是借鉴先辈们的经验,既然古人能做到,相信蒲城百姓也能做到。

   陆元元经过仔细回忆,绘制了自己知道的几个大型梯田的俯瞰图。

   那效果,看起来不是一般的让人震撼,简直是视觉盛宴。

   绘制好了图纸,陆元元去了顾府。

   相信顾铮一定给家里人也写了信。

   顾焕之见到她,心中明了。

   “元元丫头来了,可是为铮儿的事情前来?”

   “顾大叔,不知道顾大哥有没有给你说过,他在蒲城那边的计划?”

   “自然说过!”

   顾焕之也没有隐瞒,把具体情况给陆元元仔细说了一遍。

   果然如自己所想。

   陆元元也拿出了梯田图纸,让顾焕之提意见。

   顾焕之越看,心中不由掀起了滔天巨浪。

   这梯田的规划,实在太让人震撼了。

   “元元,你打算是把这图纸呈给皇上,还是有何打算?”

   “顾大叔,顾大哥让蒲城百姓搬迁,不需要禀明皇上吗?”

   “不用,地方县令有权调动百姓迁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