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崇祯:朕儿子这么强,为何上吊?

第1170章 大明自由贸易特区

  看着廖锦鹏一下紧张起来的神情,朱慈烺宽慰说道。

   “不必过于紧张,你刚刚回答的就很好,再说了,本宫已经说了,今天的交谈不过是你和本宫之间私下谈论。”

   “是,殿下,小的明白了!”

   廖锦鹏长呼一口气,让自己放松下来。

   “刚刚你说,和蛮夷开展贸易,可以促进瓷器制造和丝绸生产的扩大,这本宫很赞同。

   但是,朝廷如今实施的政策是重农抑商,之所以这般,主要是因为,如果所有人都去从商,不从事农业生产,大明可就要闹粮慌了,一旦缺粮,那可是要民变的。”

   朱慈烺加重了语气。

   朱慈烺这番话自然不是危言耸听。

   纵观华夏的历史,多数王朝的覆灭都是因为缺粮引起的。

   粮食是稳定人心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没有粮食,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只有让百姓吃饱饭,才能谈发展。

   纵然是后世,保证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

   提出问题后,朱慈烺目光灼灼的盯着廖锦鹏,等待他的答案。

   廖锦鹏神情凝重地思考着,他明白朱慈烺所言非虚,但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容易的事。

   “殿下,小的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平衡农业和商业的发展。”他缓缓地说道。

   “哦?说来听听。”朱慈烺挑眉,对他的答案颇感兴趣。

   “我们可以鼓励农民种植更多的粮食,以保证粮食供应。

   我们也可以给予农民一些奖励,比如减免税收、提供种子和农具等,以激励他们种植更多的粮食。

   如果贸易所带来的税收能够支撑起朝廷的支出的话,甚至可以完全减免农民种植粮食的税赋。

   有利可图,自然而然就会有人主动选择去种田而不是去从事商业贸易。

   这是对于大明两京十三省的政策。”

   廖锦鹏顿了顿之后,又继续说道。

   “殿下,小的有幸随殿下征讨安南,也就是现在的大明广南自治行省的南省。

   正如殿下所见,南省盛产粮食,水稻甚至可以一年三熟,只要南省的粮食丰收,就可以保证大明的粮食供应。

   朝廷可以明文规定,南省的所有百姓和土地都必须用于粮食种植,违令者重刑严处。

   这样一来,便可以弥补大明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减少所带来的粮食短缺。

   同时,小的相信,忠勇伯率领左卫营的将士在南省,以忠勇伯之勇武,南省周边诸国要不了多久都将会臣服于大明。

   这些国家都是粮食产区,完全可以按照南省的规定,要求这些地方只能从事粮食生产。

   大明之后粮食的供应将会越来越充足。

   此外,小的还听闻,大明皇家科学院已经研制出了一种机器,只需要几人操作,通过燃烧煤炭,便可以日夜载重行驶。

   只需从杭州到明恩城修建此物,将来便可以通过此机器和海运,将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往大明。

   然后通过大运河转运至京师,粮食之困局必解!”

   廖锦鹏说完之后依旧低下头,等待朱慈烺发话。

   朱慈烺内心惊骇不已。

   发现廖锦鹏简直就如同发现了一座宝藏。

   廖锦鹏口中的机器自然就是蒸汽机车。

   廖锦鹏说得不假,宋应星给朱慈烺最近的来信中提到,目前蒸汽机车的研制基本成功。

   机车可以拉动数十万斤的重物行驶,速度每个时辰也能达到五十里。

   虽然数十万斤可能也就是十吨二十吨这个样子。

   这对于后世的火车来说不值一提,但是在如今这个时代,朱慈烺已经很满足了。

   每个时辰五十里,一天十二个时辰就是六百里,十天就是六千里。

   这样的速度虽然不快,但是比现在的马车可快多了。

   最重要的是,蒸汽机车没有损耗啊。

   用马车拉一万斤粮食从明恩城到京师,可能都不够一路上人马耗费的。

   但是用蒸汽机车的话,拉十万斤粮食到京师,还是十万斤。

   机车机组十几个人的消耗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这对于运输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好事。

   同时,廖锦鹏所说得对大明种植粮食减免赋税,强行要求东南亚那些国家种植粮食,也是朱慈烺心中所想的。

   这可以说是目前解决大明粮食问题的最佳方案了。

   英雄果然所见略同。

   “好!好!好!”

   听完廖锦鹏的话后,朱慈烺连呼三声好。

   这无疑是对廖锦鹏言论的最大肯定和赞扬。

   “廖云鹏,你很不错!”

   朱慈烺脸上堆满了笑容。

   “你的回答本宫很满意。

   本宫也不瞒着你,本宫意欲以濠镜和香江为重点,以珠江入海口沿岸州府为基础,打造大明自由贸易特区。

   这个特区内,每个州府都会建立商贸区域,蛮夷商人可以在商贸区域和大明商人自由贸易。

   你看如何?”

   朱慈烺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出。

   “殿下英明,自由贸易特区一旦建成,将会发挥无比重要的作用,必将带动大明长足的发展。”

   廖锦鹏连忙表示赞同。

   朱慈烺点了点头。

   “大明自由贸易特区一旦建成,大明其它地方就不准蛮夷活动了。

   到时候,大明蕃民管理司、大明税务司海关总署、大明海外贸易公司等机构都将会迁移到濠镜、香江等地,这样便于管理,也便于关税的收取。你觉得如何?”

   朱慈烺再次问向廖锦鹏。

   “殿下圣明,如此自然是非常好的,毕竟集中到一起方便管理,蛮夷想要偷税漏税也变得困难。”

   廖锦鹏再次赞同。

   朱慈烺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方便管理,在大明自由贸易特区内,大明蕃民管理司的蕃民管理十策施行起来更方便。

   毕竟这些蛮夷都聚集在这个地方,无论是抓人还是杀人,都比散落在沿海各个地方要方便的多。

   另外一方面,朱慈烺不想让这些蛮夷在大明其它地方活动,玷污大明的国土,他们不配。

   “恩,本宫今天召你来,还有一事。”

   朱慈烺对廖锦鹏考量也差不多了,所以准备办理正事。

   廖锦鹏一听,立刻挺直腰板站好,他知道重头戏要来了!

  喜欢崇祯:朕儿子这么强,为何上吊?请大家收藏:(www.xs4.cc)崇祯:朕儿子这么强,为何上吊?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