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将门枭虎

第九百四十二章 肃顺府

将门枭虎 江左俊杰 2164 2024-05-27 23:20

  国家的土地,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吴年对张震盘踞在海参崴非常高兴,但也有担心。

   海参崴是半岛地形,易守难攻。其中有可耕种的土地,还有优良的渔港。但是有不少原住民在此居住。

   东部数十万人口一下子涌入海参崴,日子一定不好过。

   要趁着现在海上还能通行,给予张震、吕言训足够的支持。否则他们守不住海参崴,甚至生存不下去。

   吴年想了许久,带着这名送信进来的官吏来到了书房。让他起草便条,分别派人送去江县的内阁,与幽燕总督吕声。

   便条不是圣旨,是指示。

   送给内阁的便条,与送给吕声的便条内容不同。

   吴年让内阁下旨,封豪格长子多尔博为海参伯。张震的书信上说,后来张震得知这是其妻苏麻古的主意。

   吴年也有表示,赐给苏麻古衣服、布匹,称赞其“贤惠”。

   封张震为肃顺侯。

   封吕言训为海威伯。

   封奇敏为赤鬼侯。

   其余部落首领,各有封赏。

   又把海参崴地区,升格成为肃顺府。任命原来豪格心腹,现在张震的大总管金铁为知府。

   建立府城、县城等。

   又让内阁精选,对外族比较温和,而且有胆量乘船前往海参崴的年轻官员,去担任县令、或官吏。

   而这些部落首领,愿意留在海参崴吃苦的暂时不管。如果愿意乘船去高句丽或是辽东享福的,吴年欢迎。

   对于这些能归顺的部落首领,吴年很开心。但也不允许,他们的部落影响力持续下去。

   第一步。把他们的部落打散,按照汉人的模式。成为农民、居民、渔民,操持百业。

   户口以县衙、府衙作为行政,进行管理。任用强力的官员,插手基层的事务,取代原来部落的管理模式。

   等东部部落的人,适应了这个模式之后。就可以开始推广楚国官话,汉字了。

   简单来说,就是慢慢汉化。

   与吴年在高句丽做的一样。只是高句丽有汉字基础,东部部落没有。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

   但是吴年不怕。

   虽然他调侃自己三十多岁,再过几年长子都能娶媳妇生孙子了。可以自称老夫了。

   但怎么也还能活个二三十年。

   征服蒙元,开拓外东北。把疆域扩张到北极,打下最贫瘠,也是最资源丰富的地区。

   迁移汉人过去,同化当地人。

   先从海参崴入手吧。

   升格成为肃顺府。

   在便条中,他也告诉了内阁。让幽燕总督吕声,酌情运送粮食、盔甲、武器、棉花、布匹等物品,前往海参崴。

   鼓励商人前往海参崴,购买当地的土特产。比如说珍贵的皮毛等物品。

   写给吕声的便条就简单了。

   让吕声办事。

   这便条不是一下子写好的。而是吴年一边想,一边让官员记录下来。删删改改,写好之后反复观看,觉得没问题后,才让官员发去给了内阁、吕声。

   随即,吴年从一个木头箱子里取出了一张地形图,铺展在御案上,细细观看了起来。

   蒙元帝国的疆域,跃然纸上。

   它的范围很广,包括外东北、东北地区,海上有库页岛。其疆域范围,比拟吴年前世的历史时期的话。

   差不多就是努尔哈赤的后金版图了。

   但比后金大,实力更强。

   对蒙元的版图,吴年非常垂涎。但他的目光,却落在了黄龙府上。

   “目前最紧要的。还是黄龙府。震儿、言训已经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现在整个蒙元都在震动的。东部叛乱,让蒙元损失了几十万人口。内部震荡,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叛乱的部落。后勤、粮草供应就会出问题。不知道纯远,会不会选择与我决战?”

   “以求速战速决?”

   “如果他选择野战。我是不会输的。”

   想到这里,吴年的目中精芒闪烁。以前是正面不敢打,现在是正面作战,他谁也不怕。

   但是损失惨重,也是肯定的。

   蒙元是硬骨头,很难啃的。

   等平定了黄龙府,就是反攻蒙元了。张震坐镇海肃顺府(海参崴),种田、练兵,有偏师三个万户。

   他在辽东休整,征召新兵,补充战损。

   南、东主力与偏师配合,进攻蒙元。

   三个万户的战兵啊。

   不管放在什么地方,都是重要的军事力量了。

   好。

   好的很。

   吕言训这小子,能屈能伸。

   能进能退,一眼认准了海参崴这个半岛地区。真是走的一步好棋。

   以牙还牙。

   血债血偿。

   是时候,让蒙元人也感觉国破家亡的滋味了。别的不说,金氏家族,那些手中沾满了汉人鲜血的蒙元贵族。

   一定要赶尽杀绝。

   吴年低着头看着地图,右手放在御案上,食指在不断的敲击着御案,目中精芒闪烁。

   吴年写了便条之后,肃顺府一事,迅速的传遍了整个海天城。将军、军官、战兵都知道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