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这位诗仙要退婚

第757章 斩获

这位诗仙要退婚 人世几春秋 2104 2025-03-12 20:51

  “不愧是帝君!还未亲自出手,便可震慑敌胆!”

   周围的将士无不自豪万分。

   武朝之武帝,早已成了民间信仰之一,人们也知道西方人将他敬称为“武君”。

   梁萧打量着阿修罗,道:“根据那些刹帝利俘虏的供述,你们孔雀王朝的统帅是以本土神明之名为号,不过,你天日国并非孔雀王朝本地人,更非雅利安人,乃是欧罗巴大陆北地的食人蛮夷。”

   被道破来历,阿修罗战战兢兢,不敢迎视梁萧的目光。

   那匹马,不正是白龙影?

   武朝皇族,正是梁姓。

   结合梁萧的姓氏,他已然对传说之事深信不疑。

   当代神之子阿喀琉斯,真的能为第一代神之子复仇么?

   “给我透露有用的情报,我可以考虑留你一命。”

   梁萧以不容抗拒的口吻下达命令。

   阿修罗只是愁眉紧锁,绞尽脑汁,也不知从何说起,索性保持沉默。

   “居然还挺有骨气!”将士们颇感惊讶。

   梁萧摆手道:“他只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罢了,却也证实了我的推测。”

   被一语道破,阿修罗恼羞成怒,道:“神之子一定会为我报仇,将你斩于马下!!”

   梁萧见他确实没能提供情报,便呼唤刀斧手将他当场斩首。

   “最有用的帝释天跑了,看来孔雀王朝本土的统治者也有意提防天日国人。”梁萧分析着,想到了艾丽缇和失踪的公孙紫玉,这两人才是关键。

   西边的大周将士仍在追杀孔雀王朝残兵败将。

   这一战保守估计,应该阵斩超过四万人,还不算后方那些孔雀王朝的奴隶和后勤兵。

   将士们遵照梁萧的命令,杀尽了金发碧眼的天日国人,其余孔雀王朝将士投降者可以收为俘虏。

   这一次的斩获,应该不下于江南之战时攻破世家、天日教、倭寇联军。

   战象无敌的神话,已被他们的帝君击碎!

   今后即使孔雀王朝再动用战象出击,没有梁萧亲自带队的大周将士,也该知道如何应对。

   少顷,行军主簿赶来激动汇报。

   “启禀帝君:截至目前,我军总计斩首四万五千二百人,其中两万五千人是金发碧眼!斩首骑兵超过一万五千,其中一万人是天日骑兵!俘虏六千八百人,其中四千八百人自称是本国的‘刹帝利’,另外两千人乃是‘贱民’组成的后勤奴隶兵!”

   “获得活马共计一万三千匹,其中战马八千匹!获得牛车一万七千辆,斩杀战象五百头!获得军器五万副,其中防止长弓三千,铁甲一万!死马三万七千匹!”

   “我军正在追斩敌军残兵,西边似乎还有大量的后勤部队,将士们请求追击!”

   行军主簿的汇报,让所有将士兴奋不已。

   梁萧当即派遣王破军带上一万燕云铁骑,加急追赶帝释天的残部,其余将士负责掠夺敌军辎重,俘虏敌兵。

   “此地山林居多,注意防火,传令全军:将士们沿途作战时所喝的水,必须是冷却后的现场煮好的滚水,即刻集中烧毁战场尸体,我军尸体也集中在另一处焚化,不得延误!违令者无论官阶大小,取消本次所有战功,严惩不贷!”

   梁萧的最后一条命令,让众将不明所以。

   “帝君,这惩处会不会太重了……”

   梁萧摆手道:“南方瘴气,实为草木生灵死后腐朽所产生的毒气与污染的水源,不得不慎重行军。”

   目前微生物学还未普及,没有显微镜,梁萧也不好详细解释。

   古代南方所谓的“瘴气”,多是动植物尸体被微生物分解后产生的各种有毒气体,和被污染后的水源,尤其是不能流动的死水。

   高温消毒,能解决大部分水源问题,为此他甚至特地安排后勤部队准备一部分干柴,以备不时之需。

   出征之前,段云衣和诸葛晖也理解了他的讲解,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额外为他和众将准备了大量水车,装载北方自取的活水,平时也要专门烧开,还要由专人负责提前试毒。

   这是为了尽可能避免一个军团因为领军人物出现状况而延误战机。

   梁萧也能理解妻子和诸葛晖的担忧,但考虑到众将士的健康问题,也坚持烧水这一条。

   众将恍然大悟,甚为叹服:“难怪我军南征至今仍未遭遇瘟疫爆发!我等谨记帝君教诲,定当以士卒安危为第一要务!”

   这一刻,大周的将军们终于领会了梁萧治军的精髓。

   爱兵如子,并不只能像兵书上所写那样,还应该为了士卒而注意一切有利于他们的细节,尽可能保障士卒的生命安全。

   随梁萧南征的大周将士,并未因为此战大功而骄傲,反而因此明白,他们的帝君为何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将士为何极力拥护他,为他悍不畏死。

   王破军领燕云铁骑向西追击,梁萧则亲自督促清扫战场,准备南下驰援邢风。

   大周没有训练战象的传统,也不需要战象攻坚。

   看着现场一堆倒地的巨大死象尸体,梁萧颇为惋惜,但也只能下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