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两千三百零七章 找出来,踹死他

大明:寒门辅臣 寒梅惊雪 2576 2025-07-25 20:26

  提前北征?

   李文忠心头一震,眉目满是忧虑,慎思之后进言:“陛下,臣不认为目前是北伐的最佳时机,当下骑兵数量有限,百姓刚恢复了些许生机,要想缓过气,至少还需要五年。”

   “何况眼下国库空虚,内治安民为第一要务,若是举兵北伐,山东、河南、北平一带的生产都要耽误。臣建议,再等五年,五年之后,百姓粮仓已满时,征民徭役、耽误生产,也不至害民穷困潦倒……”

   朱元璋听着李文忠的话,内心是赞同的。

   按照最初计划,北伐是需要等上几年,最好是土豆、番薯、玉米等普及开来,百姓有了一定存粮之后。

   可机会出现了。

   这个机会一旦抓住,彻底消灭元廷,控制草原便可以提前几年。

   大明能休养五年,草原不也能休养五年?

   大明有困难,有难处,元廷他们没困难,没难处了?

   大局便是如此,一旦机会出现,要么抓住趁势而起,雷霆击之,事半功倍;要么错过陷入沉寂,日后想要再起雷霆,反而事倍功半。

   当然,目前这个机会尚且没有转化为对大明有利的势,要想消灭元廷结束草原的威胁,还需要一步、一步再一步地走,每一步都不容出差错。

   现在,需要一个决心,关于决战的决心!

   朱元璋想起了鄱阳湖之战,当年与陈友谅对决时,兵力不占优势,船只数量不占优势,船只大小不占优势。

   但——

   决战的魄力,将官的能力,军卒的士气,战争的谋略,还有人心,在自己这里!

   这一次对付元廷,大明整体上来说是缺少战马,缺少骑兵,依旧以步卒为主,可大明在战场上具备了主动进攻的实力,可以在草原之上,正面消灭大规模骑兵!

   拥有了战而胜之的实力,等待年月,不过是求一个稳,求一个彻底。

   可战争这东西,有时候需要主动出击,需要有一定的冒险精神,一味求稳,稳扎稳打,对百姓、对军民的伤害,恐怕会更沉重。

   朱元璋敲了敲桌案,坚定地说:“北征之事,列为绝密。无论是粮草筹备、火器北运,还是兵马调动,都需要筹备起来了。这件事,你来负责,为了保密,多用水师,以派驻交趾行省卫所为由出海。”

   李文忠犹豫了下,问道:“陛下,是谁进言说两万骑可以消灭元廷十万骑的?臣不服,欲找他辩论一二!”

   这都谁乱出主意,怂恿皇帝的!

   大明是有火器,但草原战争和攻城拔寨完全不一样。

   还两万骑兵收拾十万元军骑兵,这是多自大、自负,多目空无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找出来,踹死他。

   然后再进谏。

   时间有利大明,拖个三年五载,反而对大明更为有利,对未来灭元、经略草原有利。

   朱元璋对李文忠摆了摆手:“你想辩论可以,上神乐观找张大真人吧。”

   “张宇初?”

   李文忠咬牙切齿。

   你他娘的一个修道的,不问世俗事,怎么还参与到了朝廷军略之中?

   等等!

   张宇初作为道门管事人,他没权参政议政,更没权参议军机。就是借他个胆子,他也不敢妄议军务之事。

   李文忠眉头紧锁,问道:“陛下,臣听闻镇——”

   朱元璋打断了李文忠:“回去吧,若是琢磨不透,那就上山里走走,凉快点。”

   李文忠带着几分忧虑回到府中,曹国公夫人毕氏泪眼涟涟,拉着李文忠道:“老爷总算是回来了,这金陵——人心惶惶啊,陛下的屠刀,杀了好多人。”

   毕氏是百姓家女子,性子里透着一股子胆小怕事。

   李文忠坐了下来,问道:“九江呢?”

   毕氏回道:“这个时辰还在长江上吧,老爷该劝劝他,朝廷都收兵了,沐春、徐允恭等人都回格物学院读书了,就连镇国公的长子也回去进修课业了,可九江他总是在长江上游荡……”

   李文忠叹了口气:“所以,镇国公到底如何?”

   毕氏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妾身听闻,镇江府找到一具尸体,可以证明是镇国公,送到金陵之后,朝廷不认,又让人送回了镇江府,还发了安民告示,说镇国公只是失踪。”

   李文忠喝了一口茶,不解渴直接端起茶壶往嘴里灌了几口,满脸忧虑:“镇国公是何等大才,自洪武六年至今,给大明留下了多少宝贵财富!若这样的人走了,对整个大明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毕氏自然知道这些,想起什么,言道:“妾身还听闻,常茂被削去了爵位,暴毙而亡。”

   李文忠揉了揉眉心。

   这件事在扬州时倒也听说了,坊间传闻很杂,甚至有些荒唐,有说常茂害死了镇国公,镇国公索命的,也有说常茂为了非礼一位绝色被镇国公撞见,这才杀了镇国公……

   总之,镇国公的失踪或死,与常茂有关。

   不管传闻夹杂了多少编造,但常茂被削爵,人死了是事实。

   人死这种事,可能伴随意外。

   但削爵这种事,绝不可能有意外一说,不存在削错了的可能!

   从这一点至少可以说明,常茂必然有取死之道。

   只是这样一来,东宫太子妃常氏怎么想,冯胜的女儿守活寡了,他又该怎么想……

   眼下的金陵,乱啊!

   李文忠吩咐人将李景隆喊回来,然后疲惫地躺在椅子里酣睡。

   每日四百里,对体能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消耗。

   马可以换,人换不了。

   黄昏时,李景隆才匆匆返回府中,跪在了李文忠面前,喊道:“父亲,先生他,他失踪了。”

   李文忠满身疲惫,强打精神,问道:“镇国公府的人如何了,你去过没有?”

   李景隆擦了擦眼泪:“孩儿每隔一日便去看望一回,只是见不到顾老夫人与几位夫人,顾治平被强行赶去了格物学院,镇国公府里愁容满面,没了往日的祥和与舒坦,父亲,我想见先生……”

   李文忠让人打了些凉水,擦了擦脸,清醒了许多,叹了口气:“整理一份镇国公出事前后的文书送过来,我要看看,这金陵到底发生过什么!”

  喜欢大明:寒门辅臣请大家收藏:(www.xs4.cc)大明:寒门辅臣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