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穿成继后,皇后突然对朕薄情寡义

第21章 皇帝:朕今晚会好好表现

  沈清歌看着程太医的身影,实在是想不起这样的一个人。

   秋荷突然“啊”了一声,“奴婢记起来了,娘娘那年跟夫人回莱州探亲,路上救起一对被追债的父子,您让夫人给了他们三百两银子,那个孩子自称程寒,随父学医。”

   果然,做人还是得多结善缘,之前还想着要寻个靠谱的太医,真是刚瞌睡就有人给送枕头。

   申时正,皇帝就来了凤仪宫,没看到仪仗。

   “陛下,您今天是步行过来的?”

   沈清歌看着谢君恒额头上的微汗,很自然的抽出帕子,给他擦了擦。

   “嗯,皇后不是说朕到了该注意的年纪了?所以适度运动,保持体力。”

   谢君恒看着沈清歌手里的帕子,抓住她的手,把人拽到自己胸前,附到她的耳边,轻轻的说:“免得朕的小皇后嫌弃朕老了。”

   沈清歌的耳朵有点痒,挣扎几下:“陛下,我没有,你别乱说。”

   “好好好,你没说,反正朕今晚是要好好表现的。”谢君恒朗笑着把沈清歌拉进了书房。

   夏竹几个见此,欣慰的笑着退出去。

   “皇后,朕看你这字,练了这么久,好像没什么进步啊?”

   说罢自己站到沈清歌的身后,环住了娇软的身躯,握住她的手。

   “放松,感受笔锋的变化。”

   沈清歌很难放松,她手部肌肉僵硬,写出来的字还不如以前。

   谢君恒看着她拘谨的样子,想来也是自己从来没和她这样相处过的原因。

   “以后朕有空,教你练字。”

   “那我真是得多谢陛下了。”沈清歌尽力的挤出了一点儿笑容。

   晚膳时,沈清歌看到桌上第一次见的八宝糯米饭和一碗类似水果牛奶的东西。

   “陛下,这个味道不错。”

   谢君恒看着她发亮的眼睛,觉得自己这次点的两个菜,点对了。

   “吃吧,吃甜的,会让人心情变好。”

   谢君恒又说了句:“听太医院院判说的,他的小孙女只要不高兴的时候,给她两颗糖就好了。”

   沈清歌嘴角抽了抽,她是真的会谢,拿她当三岁小孩子呗。

   戌时,床幔落下,殿门紧闭。

   吃了甜食的沈清歌,体力足,心情也好,而且胆子也大了,还翻身做主了一回。

   谢君恒好像和自己的小皇后较劲似的,像二十岁一样旺盛,两人缠斗到半夜,门外的福安和夏竹都红着脸,不好意思抬头。

   里头安静下来好半晌,皇上才喊了一声福安。

   福安麻利的指挥小太监往里面送水,夏竹刚打算进去,就看见福安和两个小太监被皇上赶了出来。

   “夏竹姑娘,出去候着吧,陛下和娘娘不用伺候。”

   福安的红脸在昏黄的灯光下,还是那么明显。

   夏竹很快就知道了为什么,因为里面传出来的水声,跟普通沐浴时的水声完全不一样,哗啦哗啦的太激烈了些。

   次日一早,谢君恒要早起上朝,沈清歌动了动手指:“陛下,您慢走,我太累了。”

   沈清歌闭着眼睛,含糊的说着,谢君恒听到她说自己太累了,耳朵一红。

   “皇后,再睡会儿吧,我已经让你宫里的秋荷去给各宫传话,今天的请安免了。”

   这样的消息,无异于周一上班的路上收到因故大例会取消的消息,让人心情变好了。

   “多谢陛下,您真是个好人。”说完,沈清歌翻了个身,继续睡过去了。

   不用去凤仪宫请安的消息,传到了各宫,与之同时散开的消息还有,是皇上心疼皇后侍寝辛劳,免了请安的。

   消息传到江才人和赵美人这里,已经到了午膳时候。

   赵美人气的连手里的筷子都扔了,“这个继后,自打清醒过来,两个多月,顺风顺水的得了皇上的宠爱。”

   赵美人的大宫女红玉捡起筷子,重新换了一双:“主子,您吩咐的事情,已经布置好了,就差您吩咐一声了。”

   凤仪宫

   沈清歌一觉睡到午膳,看着喜气洋洋的夏竹和冬梅一脸“我家娘娘出息了”的表情,觉得有点想笑。

   沈清歌刚想开口逗逗她们,端午带着小粽子在外求见。

   穿戴好,让端午和小粽子进来。

   “娘娘,是小粽子听到点儿消息,跟奴才一说,奴才想着让您早作准备。”

   端午把小粽子往前一推,“快,把跟师傅说的再学一遍给娘娘听。”

   “皇后娘娘,奴才听其他宫里的小太监说,您大病一场,闯了鬼门关,其实是撞了鬼,被鬼上身,如今才会变了一个人一样处事。”

   夏竹和冬梅,听了之后都着急了。

   “我看这传言背后的人是看不得我们娘娘好。”

   沈清歌摆了摆手,淡淡的说:“无妨,鬼神之说罢了,利用人的恐惧,那自然也可以利用人的崇拜。”

   “小粽子,你觉得皇后娘娘是个什么样的人啊?”沈清歌拿起手边的一盘点心递到小粽子手里。

   “奴才心里,皇后娘娘就是心地善良的仙子,如果不是娘娘,我会饿死,那些和我一起进宫的小太监也会饿死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