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从黑夜中杀出一条路

第389章 大明第二届科举

  新年首次朝会依例举行。

   各部陈述并总结去年之政绩与缺漏,然陈一羊并未入耳多少,盖因这些折子他已然阅过,听与不听实无甚差异。

   朝会一结束,耿渊便来至御书房之内。

   其手捧预备好的辞呈。

   “耿老收回去吧!朕无需观之,花蜀已将事由告之朕,此事朕准了,但辞官之请朕不许,即便耿老离朝堂不归,此位朕永为其留着。”

   “陛下!这~”

   年届花甲之老人此刻也动容了,言语之声竟略带哽噎。

   耿渊向陈一羊深施一礼。

   然而这一次陈一羊并未将其扶起,反是背身而立。

   耿渊辞别而去。

   自此君臣殊途,未来是否再会亦成未知。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瑞国公,朕望您长寿百年!”

   陈一羊静静地立于窗前,凝望着远方。他的心中感慨万千,既为耿渊的离去而惋惜,又为国家失去这样一位大公无私的医者而痛惜。

   陈一羊转身坐到案前,拿起笔,似是想写些什么,却又迟迟未落笔。

   他想起曾经与耿渊一起探讨医术的时光,那些日子里,他们一起面对各种疑难病症,共同寻求解决之道。

   如今,耿渊虽已离开朝堂,但他的医术和仁心将永远铭刻在大家心中。

   陈一羊叹息了一声。

   看着书桌旁的医书《济世宝录》第一册陷入失神之中。

   陈一羊翻开《济世宝录》,书页上的字迹勾起了他的回忆。他想起耿渊在编纂此书时的专注与执着,十年光景,每一个病例、每一种疗法,都倾注了耿渊的心血,这份珍贵的医书传承下去,势必会让更多的人受益。

   “来人!将书标注瑞国公的名字,朕要让世人永远无法忘记这位医者。”

   次日。

   耿渊行装简便,仅携徐媛及一名管家,外加少量行李,便踏上了归乡的路程。

   他们回去的消息知道的人很少。

   行人司花绫情绪很低落的回了宫。

   “启禀陛下,师父他回去了。”

   陈一羊将手中的毛笔放下,抬头看着他。

   “朕已知晓,你也回去休息吧,今天朕准你休沐一日。”

   花绫也没多说什么,行礼离去。

   花绫走出宫殿,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师傅对医学的热爱,此次归乡一别永远。

   而皇帝陈一羊则站在窗前,凝视着远方,心中默默祈祷着耿渊一路平安。他决定将《济世宝录》颁布于世,让更多的医者从中受益,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国公。

   等到医书拓印成册,耿渊的离去方为人所知,朝野间亦掀起轩然大波。

   历经一月之久。

   京城数十万民众皆对此事议论纷纷,足见耿渊之影响力何其深远。

   幸亏大明第二次科举考试启幕,方才掩过此事,才使官员百姓们注意力有所转移。

   荆州的白家叔侄俩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了大半年时间,终于轮到检验成绩的时刻了。

   头一次的乡试差点让两人栽了跟头。

   直接压线通过。

   白圭对着他叔白莒说道:“二叔,咱们学习的方向错了,看来咱们的陛下是个务实之人,考试的内容多贴合实际。”

   白莒自然深以为然的点头同意他的看法。

   第二次的县试,二人明显提升不少名次。

   这次思路总算对了,之前叔侄俩请教的那些老酸儒见解真是害人不浅啊!只知纸上谈道,现实中的经验狗屁不知。

   第三次郡试,得到了前人的指导,叔侄俩一路过关斩将,顺利进阶下一个阶段。

   当叔侄二人踏上前往州试的路途时。

   去年协助闫评接管高句丽的猛虎师已返京,足见高句丽已完全被大明彻底掌控。

   于是,陈一羊果断决策,大笔一挥,将高句丽更名为丽州,并将其作为此次科举考试头名的任职之地。

   历经两届科举,世人皆晓状元郎的非凡价值。

   首届状元郎孙伏伽,现任交州刺史,官至三品,乃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第二届状元郎莫宣卿,现任凉州别驾,官拜正五品,假以时日亦将执掌凉州全境。

   首届女状元贺清,更不必言,出任工部成衣司司长,官拜从五品。

   由此可见,丽州吸引力之大,无需多言。

   各地反应强烈,考生们亦是情绪激昂,谁不想功成名就?

   此乃一次难得的契机!

   州试尚未开始,各地考生已纷至沓来,恨不能即刻进入考场一展身手。

   皇宫之中。

   陈一羊阅览各地呈上来的奏折,面露喜色。“好好好,果如朕所料,这帮家伙,当真是不见好处一个个的不肯拿出真本事!”

   陈一羊沉稳地站起身来,眼中透着坚定。

   他转身向身旁的内侍下令道:“传朕旨意,令各州府务必保证考试公平公正,不得有任何舞弊之举。若有违者,严惩不贷!”

   内侍领旨后,快步离去。

   州试还未开始,朝廷的诏文便已下达到了各州,这下更加验证了坊间的传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