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神州一统,分封天下
刘备想把诸葛亮,白起,关张赵等人都封为异姓王,遭到了筹备组的一致反对,
诸葛亮向他历陈了分封制的各种弊病,并详述了几代之后,封国诸侯对皇权的危害,
刘备和诸葛亮为首的筹备组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他的意思很明确,关张二人在他啥也不是的时候就追随他打天下,一直不离不弃,赵云放弃了很有前途的工作毅然决然的投靠了他,
如今他当了皇帝,不能让老弟兄们寒了心,至于诸葛亮和白起,一文一武辅佐他从新野干到了新汉,居功甚伟,封王是必须的。
诸葛亮见他态度坚决,于是变换了战术,开始对刘备展开了轮番洗脑。
他没日没夜的找刘备聊这事,不止他自己聊,他还发动了新汉所有口才好的人轮番找刘备聊,
法正,庞统,贾诩之外,诸葛亮还找了甄宓,袁荃,孙尚香,吕雉联合起来,
这些人不分时间地点,不分白天黑夜,只要逮着刘备就跟他说不能分封。
几天之后,正在努力拉屎的刘备被吕雉堵着厕所门聊了十块钱的,他终于崩溃了。
刘备采纳了诸葛亮的意见,异姓王和国公侯爵只作为封号,不实际封国开府,也不安排食邑,由朝廷统一向发放爵位俸禄。
最终诸葛亮被封为武乡王,白起为武安王,关羽为武寿王,张飞为武烈王,赵云为武刚王,
他们五位和刘协曹丕,成为新汉的七大异姓王。
刘备又封了八大国公。
阿楚为楚国公,霍去病为冠军公,岳飞为武穆公,韩信为越国公,
郑和为海国公,吕布为徐国公,曹仁为豫国公,夏侯惇为郑国公。
马超,张辽,许褚等其他众将也都按功绩被封为了侯。
文官方面,法正,庞统,徐庶,以及贾诩,简雍,糜竺等人也大多被封为了侯。
在新汉皇朝官制改革方面,诸葛亮法正庞统等人绞尽了脑汁,昼夜辩论研讨,
最终诸葛亮综合了各方意见,为新汉制定了一个基于三省六部制的特殊官制。
诸葛亮熬了一天一夜写了一份详细的官制构想。
废除宰相专权,采用三省六部制,分权治理并且将决策和执行机关强制分离,相互监督制衡。
成立负责决策,发布政令的中书省,审议政令的门下省和执行政令的尚书省。
诸葛亮担任中书令,庞统担任门下侍中,而法担任了尚书令。
其中法正的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是新汉的最高行政机构。
诸葛亮还准备在三省六部之外另设御史台,内务部,由刘备直接管理,
御史台负责纠举百官,奏劾不法,内务部负责国家安全,监督官吏的不法行为。
诸葛亮捧着呕心沥血大作来找刘备,声情并茂的给他讲了一个多时辰,
然后刚端起茶杯啜了一口凉茶,就看见刘备对他摇了摇头。
刘备不同意。
他的理由很简单,他习惯了啥事都找诸葛亮,
现在诸葛亮竟然想撂挑子,好多事刘备还得去找别人,这让他不能忍。
诸葛亮再三保证改制后,刘备还是啥事都能找他,他再负责向其他人转达之后,刘备还是摇头。
两人展开了艰难的谈判,谈到天亮之后,刘备终于做出了让步,
只要诸葛亮还是宰相,宰相府之下愿意咋弄就咋弄,别说三省六部,就是三十省六十部刘备都同意。
诸葛亮差点就原地去世了,在一旁看热闹的孙尚香和吕雉都劝诸葛亮放弃抵抗,老命要紧。
诸葛亮只能答应了。
然后刘备又笑眯眯的告诉诸葛亮,
对于成立御史台和内务部他不反对,但是他强力反对由他直接领导这两个司衙,
他的理由依然很简单,他都当皇帝了凭啥还操这份心?
他命令御史台和内务部都纳入宰相府,由诸葛亮直接领导。
诸葛亮再三向他解释这两个司衙必须独立于官制之外,才能发挥作用,
不管诸葛亮说什么,刘备就是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诸葛亮身心俱疲,生无可恋,正准备一头撞死的时候,两个狠人出手,把这个难题轻松解决了。
孙尚香领走了御史台,吕雉掌管了内务部。
诸葛亮毫不怀疑,这两个司衙已经变成了新汉皇朝最恐怖的权力机关,新汉所有官员的噩梦,
但是他已经无心反对了,他认命了。
接下来筹备组按照刘备的意见,对新汉的行政区域也进行了重新划分,京畿地区和司隶合并,幽州并入奉天,并州和冀州青州合并为河北,豫州和兖州合并为河南。
新汉版图分为了天竺、西域、青藏、凉州、京畿、汉中、益州、百越、荆州、扬州、河南、河北、奉天十三个行省,十三行省各设了军分区。
对于各行省的军政要员任命,筹备组又犯难了。
按照刘备的意见,把曹魏的文武官员都安排到边远行省去做副职,并且兵将分离,不能让他们带自己的旧部赴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