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周神相:不信东风唤不回

第485章 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泰兴元年匆匆过去了。

   大周帝国按照十年发展规划纲要,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除了运河河北段未曾如期完工外,其他重要事项进展大致符合预期。

   朝廷牵头进行的船舶工业全产业链建设,在江东进展颇为顺利,但在北海却进展缓慢。

   无他,北海这地方,就没什么工业基础。

   二月初一开年大朝会,也是乏善可陈,并没有带给人们新的惊喜。

   只去岁朝廷岁入比较吸引眼球,单纯钱财收入达到一百五十四万万。其中,公有资产贡献了九十二万万,商税贡献了五十二万万。

   新一年朝廷施政重点,除了继续推进船舶工业全产业链建设、火炮革新外,还要完成东线运河全线贯通,并适时启动邯郸运河支线和黄河潼关至孟津渡河段疏浚。

   仍然是老思路,一边打造船坚炮利,一边挖运河。

   二月初二,龙抬头。

   中央银行,全国同步发行新币。

   去年经过大半年的预热,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央行原本拿出了四套新币发行方案,最终明相圈定了最简单的这一套。

   于老百姓而言,你不能搞太复杂,越简单越容易被接受,也越不容易被造假。

   新币一共四种:

   小铜圆、大铜圆、银圆、金圆。

   1金圆=20银圆=200大铜圆=1000小铜圆。

   小铜圆的铸币成本与面值基本持平,大铜圆有两成的赚头,金圆银圆有三成赚头。

   这个比例是严格把控的,尽可能压缩私自铸币的利润空间,才是有效防止私铸的不二法门。

   新币采用水利冲压成型技术,结实、美观,仿制难度极大。

   这套货币,预计至少要流通二十年时间,含金量必须有保证。

   在新币发行的同时,央行还推出了记名汇票业务,满足大额交易需要。

   开春的大周帝国,内部仍旧繁华如初,并未感受到多少战争的寒意。

   而河套平原上,却早早就迎来了开春第一场大战。

   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匈奴人终于重新活跃起来。

   因为,燕人的大军也到了。

   二月十八日,燕国右元帅长孙日成,已经聚集了燕西十万勇士南下。

   燕军没有绕道阴山中谷进入后套,而是直接南下,进犯周国雁门、代和上谷边郡。

   姜久烈收到战报,严令边郡坚壁清野,便马不停蹄,带领周军六万主力西进。

   周军主力主动过来寻求决战的消息传来,郅支单于面色铁青。

   等了一个冬天,燕人总算是有动静了,但燕军不肯来与之会合,反而跑去袭扰周国后方,真是岂有此理?

   虽然气得骂娘,但郅支单于也知道,决战时机已经到了,不打的话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匈奴人大军迅速集结,正面迎击周军主力。

   二月二十日。

   匈奴大军,仗着机动优势,率先穿过阴山南麓与黄河之间狭长的通道,进入前套,与西进的周军迎头撞上。

   一匹乌云踏雪背上,姜久烈放下单筒望远镜,望着远处黑压压的一片,冷笑一声:

   “无知者无畏!”

   “今日就叫尔等蛮夷知道,什么叫时代变了!”

   “传我军令,虎蹲一至八营,给我敞开了招呼!”

   早在斥候回报匈奴大军到来前一个多时辰,周军便就地布下战阵。

   日上三竿,初春的阳光洒满河套大地。

   匈奴单于大纛下,郅支单于坐于马上,双手端着一杆望远镜,放眼望去,亮闪闪一片。

   “周人甲胄光鲜如斯乎?”

   伊犁放牛也放下望远镜,宽慰道:“我军先前也换得许多甲胄。”

   旧的都汰换给了燕西和匈奴,周军全面换装新甲了,阳光一照,全军一片骚包。

   郅支单于的眸光迅速变得锐利起来,摘下胸前的大牛角号,鼓起腮帮子,仰天吹奏起来。

   呜,呜,呜!~

   牛角号声,战鼓声,此起彼伏。

   匈奴骑兵开始发起冲锋。

   一左一右,两个万人队,绕出两道偃月弧,同步朝着周军两翼冲击而去。

   周军大阵沉着以对,前排长枪兵,全都单膝跪了下来,露出后排成排成排的虎蹲炮。

   轰!轰!轰!

   略显稚嫩的炮声,此起彼伏。

   匈奴两支前锋军的攻势猝然受到重挫。

   “怎会如此?!”

   郅支单于眼瞅着先锋攻势不顺,一口气加码了四个万人队。

   排山倒海,攻势连绵不绝。

   轰!轰!轰!

   八个虎蹲炮营,从开始响起,就再也没停过。

   致死率不高,但杀伤力极为惊人,尤其对密集阵型,杀伤效果简直不要太好。

   仅一个多时辰功夫。

   匈奴方面伤亡已经过万,被踩死的比被打死的都多。

   “智者,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郅支单于淡定不能,急切地想要得到一个答案。

   伊犁放牛幽幽地叹息一声:“单于,周人的炮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再也不可能正面战胜周军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